本报讯(记者袁京)今年上半年本市共有6400余位困难群众接受了法律援助,同比增长74.6%。记者昨天从市司法局了解到,其中涉及民事案件有5300余件,比去年同期上涨108%,8万多人次接受了相关咨询。
市司法局政治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本市法律援助范围逐年扩大。除规定6类外,又将“请求给予工伤待遇、因交通事故引起的人身伤害赔偿、主张因家庭暴力行为引起的民事权益”等3类以及“农民在劳务方面导致利益受到侵害、因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导致经济受到损失”等纳入,并在全国率先对农民工降低门槛,凡是其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和请求工伤赔偿的不再审查经济条件。今年,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请求人身损害赔偿的案件也纳入了援助范围。
在市法律援助中心,记者看到了142名打工者代表送来的两面锦旗,分别写着“无私援助济民危,秉公执法伸正义”、“排忧解难动真情,法律服务于民工”。据了解,这些打工者曾受雇某会馆,春节时,该会馆借故不发工资,工人们几经交涉均遭拒。为讨回工钱,他们先后找过许多部门,甚至集体躺在会馆门口,希望以这种极端的方式解决但依然未果。后来会馆正式停业,工人们的押金和工钱均未要回,连起码的生活都难以保障。他们经人指点来到法援中心,律师满春玲代理了此案。“那段时间,满律师的手机差点被焦急的工人们打爆了,他们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她身上。”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4月18日,会馆终于同意调解,给工人结清工资。截至目前,此案已执行了三分之二。“多亏法律援助,给我们母子活下去的希望。”昨天,在西城区法律援助中心,记者看到为儿子小王的不幸遭遇前来讨公道的陈女士。一回忆起往事,她就情不自禁地痛哭起来。2005年2月,小王去某咨询公司当司机,一直未签劳动合同。他在7月的一次出车途中遇到严重车祸,肇事司机逃逸。后来虽被送到医院,但仍引起右腿胫腿骨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颅脑外伤等病症。陈女士说,出事后,自己去找该公司交涉数次,但他们总不承认雇佣关系。“看着仅25岁却躺在床上傻呆呆的儿子,我的头发几天之内全白了,真没有活下去的勇气。”无奈之下,去年3月,她带了拄拐的儿子第一次踏进法律援助中心的大门,由郭兴昌律师负责接待。他一边安慰,一边指点办理相关证明。后来,郭律师又陪着他们母子走进劳动争议仲裁庭。没想到,围绕是否具有劳动关系这一焦点,双方打了3场历时10个月的官司。终于在今年5月,第四次裁决认定小王属非因工负伤,公司应赔偿其医疗期工资、每月最低生活费及报销的医疗费等约7万余元。“该公司这月初要解除与小王的劳动关系,月底我们还要第五次上庭,为小王继续要回属于他的补偿款等。”郭律师表示。
据悉,目前本市已形成从社区(村)、街道(乡镇)、区(县)到全市的四级法律援助网络,方便困难群众就近申请。同时,还设立了“1600148”全市法律服务专线和“市法律援助网”,畅通群众寻求法律帮助的渠道。RB156
(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一览表见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