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 |
图为报告会主席台。新华网 姚勇摄 |
我国首颗绕月卫星今年将下半年择机发射(图)
20日上午,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在北京交通大学以“弘扬航天精神争做时代先锋”为题作了一场形势政策报告,向首都的大学生们详细介绍了人类航天活动的意义、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瞩目成就及未来发展的目标与任务,勉励青年学子
要肩负起历史使命,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像航天老前辈那样,能够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争做时代先锋。
5月20日,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在北京交通大学为首都大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报告题目为“弘扬航天精神争做时代先锋”。报告的主要内容是航天活动的意义、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和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图为孙来燕作形势政策报告。新华网姚勇摄
孙来燕介绍说,航天活动具有很大的风险,探索性很强,甚至还有许多不可知、不可预测的因素,但是,千百年来人类从没有停止过艰辛的探索。从人类航天活动的历史来看,我们可以把人类探索太空的活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的探索时期。大体从万户到哥白尼开始至19世纪末。14世纪末我国的万户进行飞行试验。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论天球的运转》的著作中提出“日心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对重心、速度、家速度等运动概念进行了详尽研究。19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的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揭示了天体运行的自然规律。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解决了天体运动的动力学问题。至此,经典力学和早期天体理论为开展宇宙航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现代航天理论形成和现代航天飞行初创时期。现代航天理论的形成始于20世纪初。俄罗斯航天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于1903年发表的论文提出了著名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随后又相继发表了两篇重要论文,奠定了火箭和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理论基础,他提出了用火箭自带氧化剂和燃烧剂作为飞行动力并采用多级火箭。
孙来燕介绍说,航天活动荟萃着众多的科学成果和高新技术,需要巨大的经济支撑,一个项目往往需要几亿到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资金投入。例如,一架航天飞机轨道器的造价大约17亿美元(奋进号),每次飞行约5亿美元;哈勃太空望远镜仅制造和发射费就达15亿美元;而国际空间站建造费用高达数百亿美元。航天活动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很大的风险。美国六架航天飞机就有两架机毁人亡,人类月球探测的成功率仅为48%。
但是这个事业也具有很高的效益,包括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军事效益、社会效益。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例,据统计,在航天领域每投入1美元,得到的直接和间接回报大约为7—12美元。航天活动能够产生巨大的直接效益,但更重要的是,航天活动的“辐射效应”将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够产生更加丰厚的回报。
航天活动每一个大的动作和举措都具有战略性,涉及国家安全战略的制高点。孙来燕介绍说,太空是人类活动范围的继陆地、海洋和空中之后的第四疆域,这一疆域的活动对于国家安全、经济利益和科技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开拓天疆”已被许多国家视为关系国家重大利益的战略选择。
美国把太空称为自己的高边疆和战略制高点。提出“空间正成为综合国力的增长源,就像19世纪和20世纪工业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电力和石油一样”。举例来说,现在进行的战争是非接触、非对称的信息化高技术战争,这种战争一刻也离不开航天活动的支持。在战争中,谁能掌握信息权,谁就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谁具有强大的导弹武器并能精确制导,谁就能飞越千山万水,实施准确的打击。据统计,美国在近年来发动的阿富汗、伊拉克几场战争中,95%的侦察情报、90%的军事通信,100%的导航定位和气象信息都是依靠卫星系统获得或实现的。美国的基本作战指挥体系建立在航天活动提供的手段上。
图为报告会现场。新华网 姚勇摄 |
图为首都大学生认真听取报告会。新华网 姚勇摄 |
航天事业是综合国力的象征,也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几十年来,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我们国家的军事航天装备在形成战略威慑、保卫国家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具备了较完整的地地导弹、防空导弹、海防导弹的研制、生产、发射能力,具备了战略核武器威慑力量,使我国国防的钢铁长城更加坚固。正如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的,“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几十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航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的面貌。比如,通信卫星在我国的电视广播、远程教育、村村通工程、电信传输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提供了上百种业务服务,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通信手段。以前没有通信卫星,云南、新疆等偏远地区,看不到当天的电视新闻联播节目,有的节目要等五六天后才能看到,在山区和偏远地区,甚至没有办法通电话,有了通信卫星,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一是继续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开展航天器交会对接试验。
二是实现绕月探测,2007年下半年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实现“绕”月探测;在成功实施绕月探测之后,进行月面软着陆探测与月球车月面巡视勘察,实现“落”月探测;在落月探测成功后,实施月面自动采样并返回地球。
三是启动并实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将在天基、近空间、空基不同层次进行大气、陆地、海洋的综合观测,形成全天候、全天时、稳定运行的对地观测能力,并可根据需要对特定地区进行高精度观测。
四是完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系统;自主研制并建成由12颗静止轨道和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满足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由30多颗不同轨道卫星组成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具有高精度授时和用户位置报告能力。
孙来燕:未来航天发展集中在4方面 深空探测是热点
孙来燕说,未来航天发展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深空探测是国际航天活动的一个热点。
一是进入空间的能力,比如美国为重返月球开始研制运载能力超过100吨新型重型运载火箭(战神5);二是人造地球卫星,包括研制各种应用卫星,以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也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军事卫星;三是载人航天,未来人类进入太空的活动会越来越频繁,美国、俄罗斯都开始研制新一代载人航天器;四是深空探测。当前,深空探测是国际航天活动的一个热点。
目前,国际上的深空探测活动主要集中在月球探测、火星探测和寻找地外生命三个方面。2004年以来,美国、欧空局、俄罗斯、日本、印度、英国和德国先后公布了无人探月或载人登月计划,美国宣布将在2018年左右重返月球,欧洲提出在2024年实现载人登月。人类还将在月球建设永久性基地。未来二十余年,人类将向火星发射环绕火星飞行的卫星、在火星着陆的机器人、火星取样返回探测器等一系列探测装置,美国、俄罗斯、欧洲还制订了载人登陆火星的宏大计划。
孙来燕说,航天精神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传承,是几代航天人理想信念的高度结晶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支柱,是激励青年朋友们和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向前的力量源泉。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国航天人的宝贵财富,同样也是当代青年朋友,乃至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事业的宝贵财富!
5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在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全体中国人为之骄傲的“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和“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