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建好的和平广场上观看电影《南京》。 |
发行方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赠送拷贝。尤晓源 摄 |
江东门纪念馆扩建工地
昨晚露天放《南京》
“今天晚上馆长请我们看《南京》!”昨天下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遇难同胞纪念馆新馆扩建工地上的安徽民工张家伟得到了一个让他兴奋的消息。19岁的小张是安徽泗县人,来南京打工一年多,很少能有空看电影。
电影放映时间定在晚上8点。7点不到,南京和平影城的放映人员就赶到了在建中的纪念馆“和平集会广场”做放映准备,而张家伟甚至来得比他们还早。
可天公有些不作美,等放映的准备工作做好,天空开始电闪雷鸣。7点半左右,雨点开始飘落下来。“没问题,可以放!”工作人员给放映机披上“雨披”,电影冒雨提前开演。黑白色的战争画面一下子让乱哄哄的场面静下来。
随着电影画面上震撼镜头越来越多,周围社区的很多居民也打着伞,抱着小孩赶过来,和平集会广场很快聚集了800多人,可秩序始终井然。记者注意到,从银幕前走过的人都自觉地弯腰快步经过。
张家伟可能还没想到,他和工友们还享受了一次“首映”待遇。纪念馆朱成山馆长告诉记者,纪念馆刚刚获赠了《南京》的拷贝,第一场就拍板放给建筑者看。27日还将邀请研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的专家集体观看这个片子。张家伟们还无意中成了气势磅礴的“和平集会广场”的第一批使用者。朱成山介绍说,放映《南京》的和平集会广场呈尖头船状,是整个纪念馆新馆创意的“和平之船”的船头部分,大约可以容纳万余人。“今天可算是这个和平船头的第一次活动了!”
本报记者 裴睿 李军 文/摄
朱成山:《南京》要在新馆循环放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昨日从发行方手中接过了纪录片《南京》的拷贝,他告诉记者,纪念馆新馆12月13日开放,届时将把《南京》做重点循环放映。
在《南京》拍摄过程中,朱馆长给摄制组提供了很多帮助,对《南京》用演员饰演拉贝、魏特琳等见证人的做法,一开始朱馆长很担忧,“很少有人这么拍过,我曾担心这样拍效果不好,现在看来,这种方法很成功,演员们都没有在‘演’,他们讲述的内容每字每句都来自拉贝和魏特琳等人的日记原文,相当严谨。”影片发行方之一、中央新闻制片厂副厂长马维民表示,《南京》虽然并没有提供更多的资料,“但影片胜在客观平实,让观众在看的过程中感悟。我们有的纪录片基本上都用文字解说,比较死板。影片中那些日本老兵的资料也是我们提供的,用的虽然不是很多,但冲击力非常大”。
林晓鸥 马 彧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