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山南北,活跃着一支由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12名队员组成的新疆科协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成立20多年来,这支工作队穿沙漠、走戈壁、过草原,把科技和文化播撒到数百万各族农牧民群众中。尤其在最近5年里,他们以服务“三农”为宗旨,走遍了新疆所有地州和县市,总行程5万多公里,直接受益者达70余万人次。
科普队根据各地州不同的产业结构和实用技术需求,每年都要选编和印制汉、维吾尔、哈萨克、蒙文等科普宣传品10万余册内容涉及农作物、优质牧草、蔬菜瓜果的栽培,畜禽饲养与疾病防治等。科普队还自编了维吾尔、哈萨克和蒙文的系列科普挂图、科技影视片,让农牧民更直观地接受和掌握科技实用技术。
尉犁县塔里木乡的维吾尔族村民玉素甫江,去年7月搞起了大棚种植,由于缺乏经验,他在大棚里种的胡萝卜总也长不好。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科普大篷车下乡万里行”来到塔里木乡,科普队队员买买提·布力布察看后发现,大棚在湿度、通风和供暖方面存在问题,及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新疆各民族节日文化丰富,如维吾尔族的“巴扎”、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会”、蒙古族的“那达慕”等。科普队的“科普大篷车”,利用这些民族传统节日和集会,为广大农牧民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在阿勒泰市郊夏牧场,科普队曾举行了一场“阿肯科普弹唱会”,把养殖和医疗保健等知识翻译成哈萨克文字,通过弹唱的方式向当地500多位农牧民进行传播。此举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的高度赞扬。
新疆少数民族科普队先后与中科院新疆生地所、新疆康复医学会、民族医学会、新疆医科大学李嘉诚基金会等合作,开展了“塔里木河生态科普千里巡”、“医疗卫生科普宣传服务”、“溢达少年环保科普万里行”、“科学发展观大型巡展”等活动,搭建起了社会化科普服务的平台。这些举措,得到农牧民的广泛好评。科普队也由此先后获得“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记者戴岚)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