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汤的焖烧锅、煎炒的不粘锅、烧水的小电壶,这些日常生活器具越来越普及,越来越精巧。消费者也许不知道:这锅底的材质、壶内的发热管包含着不少科技含量。”广东省知识产权局负责人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
产学研结合提升产业竞争力 据统计,全世界餐厨类不锈钢产品80%产自中国,而中国同类产品60%产自广东。
这有着企业的努力,也有着科技的支撑。在广东省,有上百家五金专业企业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个智力库———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焊接材料研究所。
据了解,该所每天都有科研人员深入到企业,去了解新的问题、聆听新的要求。针对企业不同的技术要求,研究所通过科研一一满足。
该所的相关技术专利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实现产值70亿元。
2006年与1998年相比,广东省研究机构总体技术性收入增长50%左右,获得的专利增长了近三倍。另一方面,广东省很多乡镇的中小企业,过去毫无技术含量地小打小闹,而现在引入全国顶尖的技术力量甚至两院院士研发或咨询,从而使产品、技术和营销竞争力大增。
在这一方面,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广东格力电器。该公司总裁董明珠对记者说,格力十多年前还只是一个年产两万台空调的小工厂,今天已经成为拥有3万名员工、年产1500万套空调的全球最大的专业化企业。格力电器这样快速地发展,靠的是什么?关键的一点就是坚持了自主创新,走名牌之路。
董明珠回忆道,上世纪90年代末期,国际市场是洋品牌的天下,中国空调企业缺乏品牌知名度,想在短时间内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突破,OEM(贴牌生产)是一条捷径。
但格力电器逐渐意识到中国企业最终走向世界一定要靠自主品牌,格力电器不能成为外国企业的加工工厂。自做OEM产品那天开始,格力电器就逐步在出口中力推自主品牌,确立了“品质立企”的理念,紧紧围绕自主创新,不断提升品牌价值。目前“格力”品牌空调器已出口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金字招牌”成粤发展火车头 广东省实施自主创新、名牌带动的战略,提高了广东省的产业竞争力。到2006年,广东中国名牌产品已经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国家免检产品已经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这些“金字招牌”已经成了广东经济发展火车头。
广东省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的大企业集团和企业群体发挥品牌的市场竞争优势,吸引各种生产要素争相汇聚,形成拳头产品、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涌现出华为、中兴、格力、TCL、中集、美的、格兰仕等一批拥有超百亿元产值的大企业集团,推动了广东省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等支柱产业的发展。
中兴通讯,这家成立于1985年的综合性通信制造业公司,如今已是全球屈指可数的通信行业巨擘。2005年,中兴实现销售收入215亿元,2006年前三季度,其主营收入也达到了159.21亿元。
中兴通讯的成功只是广东省通信行业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2001年广东省电话用户只有4100多万户,现在超过1亿户,规模与德国、日本等国家用户数相当。广东省电信业务收入总额2006年底预计超过2500亿元,约占全国的1/6,是名副其实的通信强省。
自主创新驶入快车道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科技实力一直与北京、上海有着不小的差距,尤其是科研人才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力量薄弱。于是,广东近几年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薄弱环节,加强资源整合和重组,选择支柱产业和关键领域,建设一批高水平产业和公共创新平台,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努力将广东“制造大省”、“专利大省”提升到“创造大省”、“专利强省”。
为实现这一目标,广东连续4年所开展的粤港联合招标等一系列科技计划,吸引了北至哈尔滨、南到香港的人才和技术,来为广东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克一个个难关,推动产业登上一级级台阶。
记者了解到的最新情况令人振奋:广东省今年上半年的发明专利申请比第二、三名的北京、上海分别多出近三分之一和四成左右。另外,不久前公布的国家科学技术奖项,广东一共有19个项目名列榜中,其中由中科院院士傅家谟领衔的一项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还有,广东省的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发明专利占所申请专利总量的比例都达到93%,远远超过其他企业。这些数据显示出广东的自主创新正驶入快车道。
邓新建 李征 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