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生活的磨难,她依然笑容灿烂 |
崔明伟在整理捡来的废品 |
日子再苦上学再难都丢不下我的病妈妈
12岁丧父的崔明伟,两年来一边照顾精神失常的妈妈,一边努力学习被称为南阳版的女“洪战辉”
■商报记者齐亚琼通讯员熊运彬/文丁洁/图
一个14岁的小女孩,如果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或许她正坐在爸爸的膝盖上撒娇,要钱买零食,可小明伟的爸爸两年前就去世了,她的妈妈不仅聋哑、右腿残疾,还患有精神病,犯起病来六亲不认,拿砖头把小明伟砸得“伤痕累累”……虽然小明伟无法选择出身,但她决定努力学习,改变命运,照顾母亲一生一世。
带母求学
她们从老家搬到了学校隔壁
7月25日早上6时,石桥镇火寨村,14岁的小姑娘崔明伟又到大门口的池塘边背书了,这是她放暑假以来每天的“必修课”。脚下草色青青,池塘里的水清澈碧绿,几只野鸭在池塘里游弋嬉戏,对面有几个人坐在草地上悠闲地垂钓,可14岁的崔明伟无心欣赏美景。
在小明伟看来,门口的两个池塘就像两个“陷阱”,威胁着痴呆、聋哑母亲的生命。此外,西池塘向西约100米是焦枝铁路线,每天轰隆隆的火车声也令她担忧,因为,母亲一犯病就乱跑,有时候跳进池塘里,有时候跑到铁路上……
崔明伟和母亲原本不住在这里,她的老家在石桥镇施庄村麦仁店,距这里近10公里,一年前,她借来一辆三轮车,推着母亲搬到这个“新家”,因为这儿与南阳市卧龙区石桥二中仅一墙之隔,她可以边上学边照顾母亲。
崔明伟在池塘边读了半个小时书后,走回家做饭。说是家,可这里丝毫没有家的样子,约20平方米的一间小屋里放着锅碗瓢盆、蜂窝煤和两张光板床还显得宽敞,床头的课桌是唯一的家具。
崔明伟先到房子后面提一桶水,再进屋叫醒母亲,帮她穿衣擦洗。饭做好先给母亲盛一碗,看着她吃完,把碗筷收拾好,崔明伟才拿个编织袋出去捡废品,饮料瓶、易拉罐、硬纸箱,沿着距此10公里的石桥镇方向走去……上午11点左右,她开始做中午饭,吃完饭下午再出门捡废品,吃完晚饭到晚上11点,是她的学习时间。
平时开学时间,崔明伟没时间做早饭,总是在7点10分下课后,花一元钱买四个馒头带回家,俩人啃几口馒头就是早饭了。中午也是从学校食堂买1.5元饭菜,带回家,和母亲分吃。
白天出门她不敢走远,过一会儿都要回家转转,看母亲是不是还在院子里乖乖地坐着。
这就是14岁的小姑娘崔明伟暑假每天的全部生活。
奇怪家庭
母亲是父亲捡来的,精神不太正常
石桥二中南侧是石桥镇火寨村村委会曾经办公的老院,这里住着两户人家。南边一间房住着崔明伟和她母亲,北边两间房住着村民唐玉奇一家5口。
7月24日上午9时许,一个50多岁的妇女坐在小院凳子上,一见有人来,她挥舞着右手、嘟嘟囔囔说着只有她才能听懂的话。
崔明伟的班主任朱士保说,中年妇女就是崔明伟的母亲,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右腿小腿以下因车祸被轧断。
邻居唐玉奇说,崔明伟刚出去捡废品,母亲在院里坐着,小明伟不敢走远,过会儿肯定回来。一个多小时后,崔明伟回来了,胖乎乎的她梳着小辫,灿烂的笑容似乎掩盖了所有的不幸。
崔明伟的父亲崔岁成活着的时候,因为眼斜,村民都叫他“斜子”,由于家境贫困,相貌不太好的崔岁成一直没娶到老婆。50岁时,崔岁成在路边看到一个蓬头垢面的女子,躺在地上,哇啦哇啦地叫着,没人能听懂她的话。崔岁成正好缺个老婆,就把她领回家过日子,虽然她精神不正常,但在崔岁成眼里,她是一个宝,因为她在6年间为崔岁成生下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但是,哑巴媳妇不会照顾孩子,两个儿子一个被她捂死,一个被她睡觉时压死,只剩下一个女儿崔明伟。崔明伟也曾遭遇母亲发病,命大的她最终逃过一劫。
崔岁成没读过书,派出所来登记户口,他二话没说把老婆的名字登记成“呆子”,年龄不详,就让她和自己同岁。在崔明伟家的户口簿上,“呆子”的年龄一栏后面写着“1937年6月8日”,比崔明伟的父亲崔岁成仅小40天。可邻居说她今年顶多50多岁。
直到现在,没有人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哪年出生哪里人,但在崔明伟心中,她有名字,她的名字就是“妈妈”。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