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母亲乖乖吃饭是小明伟的拿手好戏 |
艰难生活
每月不到40元的生活费,逼她学会精打细算
1993年崔岁成有这个女儿时,他已年过半百,因为年迈,种不动地,他把一家三口的地都租给邻居们种,每年收取600元的地租,崔岁成再做些卖菜的小生意,赚些生活费,这就是全家的经济来源。
没有了父亲,地变成两口人的地,每年只能收400元生活费,这是崔明伟唯一的经济来源。这400元钱平均到每月,她们母女俩的生活费还不到40元。
40元能买多少米、面、油、盐等生活用品呢?这些生活账,小明伟都得学会打理。小明伟精打细算地过日子,不敢吃肉不敢买衣服,穿的衣服都是邻居家孩子穿过的,她一直想买个笔记本写日记,可到商店问了几次,她都舍不得花那3元钱。手里攥着钱也不敢花,她怕万一哪天断了粮,不仅没馒头吃,连汤都喝不上。
除了学会“理财”,生活还教崔明伟学会了做饭、理发、种地、施肥。石桥镇民政所了解情况后,给崔明伟的母亲办理了每月58元的“五保”之后,还给崔明伟办理了每月30元的“低保”。
感受母爱
离不开她的母亲,夜里曾爬到学校去找她
小学毕业后,崔明伟一直梦想着到石桥二中上初中,石桥镇中心学校、石桥镇民政所知道她的心愿后,帮她实现了这个愿望。可石桥二中距老家施庄麦仁店10多公里,走路也得三四十分钟,如果像小学那样,放学后回家给母亲做饭,这肯定来不及。可母亲又不能离开她,得有人照顾,崔明伟最终决定“携母求学”。
石桥镇政府、民政所等相关方面负责人被她的精神感动了,他们帮小明伟母女在石桥二中隔壁找了一间房。
2006年秋,崔明伟用三轮车把母亲推到这个新家。
崔明伟母女的新家墙外便是两个池塘,一到夜晚,蛙鸣声此起彼伏,家里没有电视、没有广播,母亲聋哑,没人交流,崔明伟有了烦恼就找日记本诉说,哭了伤心了也都写在本子上。
虽然崔明伟就在隔壁上课,可她一出门都得把母亲锁在屋里,可对她已经形成依赖心理的母亲,一被锁在屋里就一边大叫着一边晃门。一次晚上9点多,母亲把门锁晃掉后,自己摸爬到学校门口找女儿,还在上晚自习的崔明伟被叫出来后,她惊呆了,母亲从没到过学校,却在黑夜里爬到学校门口。这件事,深深打动了崔明伟,她此刻才认识到母亲并不是对她毫无感情。
这件事,也震撼了崔明伟的班主任老师朱士保,他明白了这个14岁的小女孩为什么性格那么孤僻,不喜欢与同学交流。
社会关爱
“携母求学”的故事感动了宛城
7月25日7点多,南阳市卧龙区教体局局长王连照,在石桥二中校长及镇中心学校负责人等的陪同下,给崔明伟送来了方便面、大米和鸡蛋等生活用品。
王连照已经不止一次来看望崔明伟了。几年前,他得知崔明伟的遭遇后,就协调石桥镇教育部门,让崔明伟享受“两免一补”等优惠政策,发放生活补助,嘱咐学校老师在心理上、思想上关心崔明伟的成长。
崔明伟的感人故事迅速“浮出水面”,缘于南阳市卧龙区宣传部新闻科熊运彬一次偶然的采访。2007年春节,南阳市卧龙区残联到石桥镇慰问残疾人,熊运彬随行采稿,无意中听说崔明伟带着母亲求学的事迹后,就在石桥镇待了两天一夜,通过走访谈心,深入走进崔明伟的内心世界。
完全掌握崔明伟的生活经历后,熊运彬把“携母求学”的南阳版女“洪战辉”推向了南阳当地媒体《南阳日报》,7月3日,《南阳日报》社会早刊“震撼讲述”栏目率先对崔明伟带母求学一事进行报道。这个14岁的小女孩感动了宛城,南阳市教体局等部门主要领导去看望崔明伟,众多企业和热心市民纷纷表达捐助意愿。
目前,崔明伟已收到近万元救助款,常常有好心人造访,冷清的家热闹起来。父亲去世后,崔明伟第一次感受到浓浓的关爱,笑容也多了,有人提议把她母亲送进敬老院,她拒绝了这番好意……
对话崔明伟
记者:镇政府曾有意出资送你母亲去敬老院,你为什么拒绝了?
崔明伟:把母亲送到敬老院我不放心,母亲一犯病发出的吼叫声,只有我能分辨出,知道咋处理。况且母亲经常拉裤子、尿裤子,不是亲人,谁愿意去擦洗。母亲跟着我,我放心。
记者:看到别人都有父母疼,你羡慕不羡慕?
崔明伟:当然羡慕,可人生不能选择,我只能努力去改变我自己。
记者:你有什么爱好?
崔明伟:到现在还没发现自己有啥爱好,在学校上课的时候,偶尔下课与同学说说话,一放学我得跑回家给母亲送饭,有空余时间就去捡废品,帮老家的邻居种种花生、干干农活挣些钱。
记者:我看到你的日记本里贴着明星张含韵的照片,你喜欢追星吗?
崔明伟:我没听说过张含韵,不知道她是谁,我的同学买的,让我挑,我就挑了一张我认为最好看的。
(此文写作过程中得到南阳日报社社会一部众多同仁支持,特表示感谢)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