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风生
因长期遭受附近华辰公寓工地的噪音污染,北京市安慧北里雅园13号楼的108名业主将华辰公寓的开发商北京天时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在朝阳法院与朝阳司法局诉前和解联动机制的调解下,108户业主从开发商代表手中拿到了每户600元的噪音扰民补偿金。
(7月5日《京华时报》)
建筑开发商向居民支付噪音扰民补偿金,看起来是一桩普通的民事纠纷,但是其中蕴涵的公民安静权利不可小视。遭受噪音污染也可以获得补偿金,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其实,不少建筑工地都存在噪音扰民的问题,以前对这类问题的处理多停留在双方沟通、舆论监督、批评教育的层面。其实不仅是建筑工地,各种生活噪音、交通噪音、商业噪音已经开始扰乱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而环保部门依据现有法律法规治理噪音污染却显得力不从心:噪音污染不易调查、取证,由于没有相关的噪音超标处罚细则,缺乏刚性约束机制与强制执行力,噪音污染遂有愈演愈烈之势。
不少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噪音污染的防控。如瑞士规定:晚上十点以后禁止大声喧哗,星期日不准使用割草机。新加坡对噪音污染环境,影响公众生活有严格的规定,违反相关规定可能面临巨额罚款甚至法律制裁。虽然我国《治安处罚法》第58条规定“制造噪音扰民干扰正常生活”,可以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但该法规定的噪声是专指社会生活噪声。
既然《治安处罚法》没有明确规定,华辰公寓开发商为什么愿意掏钱补偿居民呢?除了法院与司法局积极参与诉前调解外,根本原因在于北京市居民的安静权利有据可依。北京去年出台《北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该《办法》涵盖了社会生活噪音、工业噪音、建筑工地噪音、运输噪音方方面面的环境噪声。
开发商向居民提供建筑噪音补偿金传递出了尊重公民安静权的积极信号。我期待有更多地方为公众安静权立法,让噪声制造者基于违法违规成本考虑不敢轻易制造噪音。当然,还需要相关部门严格执法,并且对公众加强宣传,让安静法规深入人心,有力促进噪音治理步入法制化的轨道。叶祝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