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价格上涨有其内在原因
●投资者欲分享国民财富增长
●生产要素资本化增市场供给
●资本市场已经迎来发展春天
从2005年初起,中国的证券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从规模上看,沪深两市的市值在2005年底为6.38万亿元,是当年GDP的35%,2006年底则达到8.94万亿元,为当年GDP的42.7%。
一种大的经济趋势的形成一定有其内在的基本原因。近来股票价格的不断上涨,从需求方面看,主要是来自于投资者希望分享国民财富增长的内在动力的拉动;从供给方面看,是由于我国生产要素资本化进程加快的推动。
赋予实质资产以流动性是股票市场的基本功能。正是由于股票市场的存在,企业才能够突破依靠自身积累扩大生产规模的资金限制,迅速地筹集生产资金并有效地降低财务风险。另一方面,股票市场的这一功能意味着普通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股票的方式拥有实质资产。这一点对当今的中国意义重大。
纵观各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历史,在国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无不伴有居民家庭资产结构的大调整。总的趋势是金融资产(包括房地产)在家庭总资产中的比重迅速上升,而在金融资产中又具有货币资产比重下降,股票等权益资产比重上升的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人均GDP从1980年的457.71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增加到2006年的15930.8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收入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收入分配模式从统收统支向要素分配模式的转化,使普通公众具有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双重身份特征。作为投资者他是金融资本的拥有者和提供者,作为消费者他的支出是企业利润的最终来源,投资者与消费者的双重身份内生地产生了投资生产要素并获得要素红利的需求。股票市场赋予实质资产以流动性的基本功能使之能够满足投资者的双重需求。
私人部门投资需求的增长拉动了股票交易规模的扩大和交易价格的上涨,而加快资本市场发展的金融战略则通过生产要素资本化从供给方面刺激了股票市场的发展。
生产要素的资本化是通过市场化来实现的。根据利息和预期收入可以计算出某种要素的市场价值,但实际交易价格必须由投资者认定和支付。现代经济中,生产要素的资本化通常就是企业的股份化以及公司上市,我国目前正处在要素的资本化过程之中。这一过程对股票市场有两层意义:首先是市场上可供交易的资产增加,因为要素资本化和市场化的过程本身就是在为资本市场提供投资品;其次是股票市场的价格可能会出现上涨的趋势,因为资本化导致生产要素的定价机制发生了本质改变。
在传统体制下,生产资料的流通主要采用政府计划划拨方式进行,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以及土地、矿山等自然资源,原本没有价格,或者产权虚置、价值低估,要素价格主要由非市场因素决定。而在资本化进程中,生产要素的价值由市场决定。生产要素从无价格到有价格的过程,往往也就是公司股票价格上涨的过程。可见,资本化不但赋予了生产要素以流动性,同时也使其成为具有盈利能力的金融资产,成为具有财富效应的投资品。
但要素市场化使公司的股权分散到众多的投资者手中,改变公司原有的股权结构,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也会削弱政府对企业、土地、矿山等生产要素的控制能力。因此,相对于分配领域和消费领域市场化程度的快速提高,我国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进程审慎而缓慢。这是我国股票市场上投资品供给相对于旺盛的投资需求增长滞后的原因,这种滞后加剧了供求矛盾,在牛市行情中会进一步刺激股票价格上扬。
但是,发展资本市场,利用资本市场优化资源合理配置,已经是我们既定的发展方向。我们也看到,政府加快了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步伐,各项监管制度和措施也在逐步完善和落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包括股票市场在内的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郭红玉 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