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一工地发现明代古墓,可惜内中文物无人看守被盗
本报惠州讯 本月25日,惠州市小金口一工地发现一明代合葬古墓,有500年历史,内有5副棺木,棺木中的陪葬品扇子在地下埋藏数百年,出土时依然可以开合。
女尸面容依稀可辨
该墓葬位于小金口街道办事处白石村竹洞村民小组一块正在平整的工地上。在一个面积约30平方米、深约3米的大坑里,整齐排放着5副棺木,呈“一”字形,棺木周围有一层坚硬的“灰沙”之类的东西包裹着。5副棺木长度相同,其中3副紧密相连,与另外2副之间间隔1米左右距离;5副棺木都已被揭开,2副棺木呈深红色,棺木里的物品保持较完好。其中一具女子尸骸面部饱满,面容仍依稀可辨,头发仍存,身上裹着层层丝绸,丝绸质料的鞋子保存完好。
据竹洞村民小组村民说,近期,由于村中张姓祖墓所在地被征用,祖墓需要迁移。25日上午7时,张家人开始挖迁葬于清代嘉庆年间的祖墓。在张姓祖墓旁边放着5个金埕(客家人用来装遗骨的罐),金埕里没有装任何东西,张家祖辈相传金埕下有墓,张家子孙需拜祭。张家将5个金埕迁走后,由于祖辈说金埕下有墓,村人继续朝下挖,但挖几下后碰到坚固物体突然挖不动,他们请来工地的挖掘机挖掘,地下古墓惊现。
古墓文物夜间被盗
惠州博物馆专家认为,3副相连棺木中的2副棺木内尸骨基本完好,其头发、眉毛还能看得一清二楚;尸骨上还用特制的寿衣包裹得很严实;棺木里可能还放有防腐之类的材料,所以尸骨外表没有太大的变化。5副棺木没有用一颗钉子,接口是用榫来衔接,密封性非常好,加上外面还砌有较厚的类似“灰沙”的东西,棺木里的东西保留完整。在棺木里发现的陪葬物有扇子、钱币、珠子等,丝绸竹扇保存完好,能开合自如,这对研究明代葬俗很有价值。
意外在当夜发生,由于没有人保护现场,丝绸、竹扇等古墓文物于夜间被盗,尸骸、棺椁也被人翻了个遍。村民说,在古墓刚被开挖出来时,村民曾隐约注意到尸骸身上有玉石手镯、耳坠、银簪等饰物,这些物品后来都被盗走。古墓遭盗,村民感到非常痛心,该村村民准备收拾古墓里的遗骸,择地另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