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先生和结对同学合影 |
项先生和受捐同学合影 |
阳高一中寻访小队与校领导及教育局领导合影留念7.25 |
《华夏时报》记者采访记录
7月25日,“新长城”2007千村寻访助学活动,“山西阳高小分队”一行五人,按原计划抵达山西省阳高县,在与神龙汽车公司赞助的驾驶员接洽后,我们开始了正式的寻访工作。在五人寻访组里最为特殊的是来自浙江台州项贤贵先生。因为他即是本次寻访活动的爱心使者,也是善款的捐赠人。据记者从扶贫基金会得来的消息称,项先生在新长城基金成立之初不久,就加入这一项爱心事业。借于此,记者专门抽空采访了项先生本人,以求得到对他更深入的了解。
记者:您第一次参加新长城肋学活动是什么时候?
项贤贵:大约是在2004年,新长城项目启动不久的时候。资助贫困大学生已整三年,今年是第四个年头。
记者:那您是通过什么知道或者了解这个新长城项目的?
项贤贵:说来这还要感谢媒体,我认识新长城是通过媒体。有一次在电视里讲白 芳礼老人踩三轮车,帮助贫困大学生的故事,当时,就想能为一些弱势群体做一些事情,新长城正是为这些贫困学生和我们提供桥梁的平台,就找到新长城项目,并且,我也是第一次给新长城项目捐赠实体的人,就是给大学生捐赠书报厅,由贫困大学生来经营、管理,尽可能给他们一些生活帮助,也希望他们能从中学到一些社会经验,生存能力。
记者:社会上需要救助的人群很多,您为什么选择帮助大学生?
项贤贵: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高端人群,我捐赠他们,是希望有一天他们有能力的时候,把这种爱心传递下去,形成一种良心循环。我们社会上的人来关注他们,良好的引导他们,我相信他们将来会对社会产生一种良性的回报。
记者:听说您是第二来阳高寻访?上一次捐助了多少个孩子?上次的寻访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项贤贵:是的,上一次亲自寻访了20来个,现在还在帮助的应该还有八九十个学生。去年来阳高,贫穷,是我最深的感觉。而且由于贫穷,甚至给家庭带来了危害性。胡书记讲的“和谐”,尽管我们认识不到他那么高的层次,但是,我想如果大街上只有两三个开宝马的,其他都是要饭的,你想想开宝马的能安全吗?社会能和谐吗?所以,不是在帮助他们,有时候我们也是在自助。
记者:两次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新长城项目合作对这个项目的认知是什么?
项贤贵:新长城就是一个很好的慈善平台,给我们这些想帮助别人的人提供一个渠道。而且新长城做得很透明。其实,我在17年前,接触过一些其他的捐赠平台,可能也是由于那个时候还刚刚起步,感觉不太理想,但新长城这个项目管理比较规范,甚至国际上对这个项目对这个都很欣赏。
记者:那么为什么自己亲自去寻访学生,还是担心善款不到位吗?
项贤贵:不,我一点都不担心这个问题,新长城的捐赠不会出现这个问题。我说过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自己亲身下来,是希望更真实的了解贫困学生的情况,而且从他们身上我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找到我做事的激情,他们有些同学真得是让我很佩服,在那么困难的家庭压力下,仍能自强不息,考出这么优异的成绩,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人生的激励。
记者:可以透露你现在共给这些贫困生捐赠了多少钱吗?
项贤贵:大约六七十万吧。
记者:那您认为新长城项目还需要哪方面的改进?
项贤贵:应该慢慢的由输血功能转化为有造血能力。接下来我也打算和新长城合作以自己的名义做一个基金实体,还是交由新长城替我打理,这样做的好处是让身边的人更加相信我和这个慈善平台。
记者:可以透露您这三年来共为贫困生捐助了多少钱吗?
项贤贵:我没有算过,真的,大约是六七十万的样子吧,我就是想自己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大的事。
记者:接受媒体访问?是不是标志着你愿意高调慈善?
项贤贵:其实我以前一直在拒绝的,希望媒体不要报道我,就是要报道也报道新长城这个平台,和那些贫困生的故事。但新长城也在做我的工作,就是说并不是报道我,而是希望倡导更多的人去帮助这些因贫困而失学的优秀学生。
记者:在这个活动中您有什么感受?
项贤贵:从我这方面,我感觉其实富人们或者说有能力资助别人的人并不缺少善心,而是我们目前像新长城这样的慈善平台太少了,我们的这方面的法律不是很完善,从这几年参与新长城活动,我真切的感觉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贫困生,国家这几年了投入相当大的力度。我们环境也许目前还不是很健全,有待提高,但是我相信我们的法治会越来越健全,会让更多的贫困生享受到读大学的权利。
记者:在这种自己亲身寻访中对自己有什么提升?
项贤贵:真得太有意义了,我想每一个参与这当中的自愿者,都会从那些贫困学生中的人和故事感觉受到积极启发,对我们今后的工作生活学习都会有一定的帮助。我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心灵上升华。
记者:这次来阳高与上次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项贤贵:第二次来阳高,我对上一次我帮助过的同学做了一个简单的回访,在我们帮助了他之后,他的思想有所改变,等他大学毕业后,他们也想立志于把慈善的工作发扬光大,代代相传,我听到这样的声音,我觉得这样的做太值得了!这也是我再次来阳高的目的。
记者:那您今后的慈善工作怎么准备开展?
项贤贵:只要我的事业不断发展,我对慈善事业的投入也会加大力度,包括经济上和精力上的投入。
记者:那您是打算活到老做到老了?
项贤贵:是的,只要我有能力做。我说过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人。我觉得要参与进来的人,慢慢都会有这样的发现,所以,我希望更多有能力的人来帮助他们。
记者,在和项先生聊完上面的话,项先生就急忙跑去整理明天要去寻访的学生名单了,按原计划如果乡村的路好走的话,他们一天可以深入到五六个学生家里去寻访。也是由于项先生工作比较忙,这一次阳高之行并不能久留,所以,项先生希望尽可能多的走访贫困生。他最后说,仅靠个人的力量,无疑于杯水车薪,所以,他衷心希望社会上更多的人加入新长城项目,让更多的孩子去上大学,用知识去改变他们的贫困现状,早日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华夏时报 刘龙烨报道 2007年7月26日发于阳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