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记者走近林强,从成都到凉山、布拖,同吃同行一个星期,感到这位军人出身、又在四川省教育厅机关工作了20年的党员干部,内心深处有如这7月的阳光,明亮、炽热。他那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乐观的生活状态,感染着身边的同志,也感染着我们。
“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想信念就等于没有灵魂”
林强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受到父母爱国情怀的熏陶。到了部队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后,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他勤学好思,认真研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不倦地在文、史、哲、艺各门类中深研苦读,博闻强记,整理出了20多本学习笔记。他作为体育运动员特招入伍,后又担任文化干事,在军营14年,先后多次立功受奖,曾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机关干部。
理想是奋斗的方向标。林强从小志存高远,平时苦练,赛时过硬。1979年5月,他被选派参加国家第四届全运会。比赛开始前,由于林强患感冒,加之连日训练紧张,身体疲乏,踝关节扭伤,领队劝他放弃比赛,他激动地抓住领队的手说:“战友们在自卫反击战中流血牺牲,我在赛场上痛一下算什么呢?”他毅然穿上护膝,坚持完成比赛,取得了打破全军男子十项全能纪录的优异成绩,受到徐向前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作为部队机关文化干事,他经常舍去节假日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坚持为基层官兵服务。先后深入到甘孜、阿坝、凉山等边远地区为官兵放电影200多场;他想方设法协调上级机关为基层部队解决文化体育用品,为基层连队规划并修建篮球场30个,网球场50个,还增补了各种文体器材数百件;他是一个摄影爱好者,担任文化干事期间,为部队培养摄影员26名,得到了基层“文化使者”的美誉。
1976年,林强已是全军优秀运动员,为了能到基层锻炼,他去四川省军区独立11团7连当了一名普通战士。1981年夏天,四川资阳、金堂、遂宁一带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当时林强随部队到灾区抗洪救灾。在抢险中,他与官兵一起三天三夜没有合过眼,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他多次身赴险境,多次负伤。1983年8月,林强在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调研返回成都途中,看见一位40多岁的妇女被大货车撞成重伤,生命垂危,他立即下车,把伤者送到医院。在当时月收入才十几元的情况下,他毫不犹豫地拿出30元钱帮伤者交了医药费。
“把新岗位作为新战场”
1987年,林强惜别部队,转业到四川省教育厅。他说:“军人转业,是转移战场。岗位变,军人的本色不能变;工作变,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能变;身份变,共产党员的责任不能变。”
面对新的工作,他主动迎接挑战,充满必胜信心。他争分夺秒学业务,大量研读工作资料,主动拜同事为师,同时深入基层调研,在实践中摸索,很快实现了从军人到教育工作者的转变。在短短5年时间里,就从一名普通干部成长为体育卫生处副处长、处长。
四川是农业大省,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是农村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林强敢于正视困难,开拓创新,通过抓住热点、突破难点来推动工作,抓出了全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好典型。1992年刚任体育卫生处处长时,他先后深入全省300多所农村学校与师生座谈,帮助他们寻找立足现实条件开展体育教育的对策,并先后在岳池、南部两县开展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试点。随后,他又8次去蹲点指导。1995年和1996年,国家教委先后在岳池、南部召开了全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现场会,肯定和推广了四川创造的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先进经验。
2005年6月,林强从体育卫生处轮岗到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当主任。50岁出头了还到一个陌生的岗位,林强开初有点沉默。但很快他又愉快地挑起了这副担子。
推广普通话,对于林强来说,是一道难题。他先从自己做起,向书本学,在应用中学。从那时起,无论上班还是开会发言,他都坚持说普通话,即使有人笑话,他也不在乎。为了创建省级和国家级语言文字示范校,林强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就跑了全省10多个市州。
林强先后两次被评为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施办法》先进工作者,被教育部、体育总局等五部委联合表彰为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工作先进个人。他还撰写了一批有分量的调研和学术文章。
“到基层群众中去吸取营养”
“高处而来,低处行走。小小浪花,推动潮流。博大的爱,来自对渺小的关注……”这是10多年前,林强走进山村,走进大自然,感受水流后写下的诗句,耐人寻味。
林强最爱去的地方是贫困山区,他说,那里是他的“精神家园”,因为,那里有敦厚的民风,壮美的景色,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
14年前,林强到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调研,独自登上海拔4100米的雪山,来到玉龙西村小学。当时,这个只有17个学生、1个藏族老师的学校,让林强内心震撼。后来,他先后三次去学校看望吉嘎老师和学生,每次都给学生带去急需的体育器材和学习用品。当他发现吉嘎老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后,及时把这一情况告诉了州教育局,使吉嘎老师获得了“全国学校体育教育先进个人”称号。
近年来,林强在甘孜、阿坝、凉山、巴中等高原山区和革命老区调研时,拍摄了10余组农村学校教育的专题片,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也给贫困的山区小学带去了一些经费。特别是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官员看到他拍摄的艾滋病儿童专题照片,称赞他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摄影师”,专门拨款12万美元,用于四川的预防艾滋病儿童教育。
林强长期和基层群众打交道,深有感触,他说:“基层群众最可亲,你为群众付出一点,群众就会为你贡献一切。”他每次到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阿布洛哈村,乡亲们总是想要杀最值钱的牛来款待他,据说这是彝族的“最高礼仪”,尽管每次都被他制止了,但乡亲们的真情让他感动不已。村民们见林强在村里太辛苦,为了让他改善伙食,就徒手把身体悬挂在溜绳上,用滑轮渡过波涛汹涌的西溪河,然后再翻山越岭走4个多小时的山路,到金沙江里去给他抓鱼。林强说:“就冲着老百姓的这份真情,我也要用毕生的精力去为他们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