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31日电 不要的报刊杂志或电器、玻璃瓶罐不再是垃圾或废弃品,反而成为岛内不景气中的“抢手货”。回收者也不再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中年失业者等也悄悄占据了岛内的回收市场。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北市杨家庙附近有个小型资源回收站,每天傍晚就有用三轮车、脚踏车或摩托车载着报纸、压平的纸张及瓶罐的男男女女,鱼贯排着队,等待贩卖手中的资源回收品。
“一次可以卖个两、三百元(新台币,下同),一个月最好的时候有新七、八千元收入。”汉语普通话相当流利的安妮说,从印度尼西亚嫁到台湾六年,前年底开始和姊妹学着做资源回收,每天利用上午九点到十一点挨家挨户回收资源。小区内的纸箱、旧报纸几乎都是她一手包办。
去年底开始,一名总是穿着迷彩服的三十多岁男子也到小区内做资源回收,他一天回收两、三次。有时还有开车的男子,选在市政府资源回收车到达之前十分钟,沿途收废纸。安妮抱怨回收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自己的收入减少近半。
在东园果菜市场卖菜的王妇人和市场内的摊贩都很熟,靠着自己的好人缘,摊贩们都乐意将果菜纸箱留给她。勤奋做资源回收,一天收集的纸箱,最好时可卖到七、八百元,让她独立养活三个小孩压力减少许多。
而台铁秘书室订阅岛内所有报纸,成为有回收旧报纸员工最方便的选择。可能是环保概念普及,也可能是经济不景气,今年以来,该处做资源回收的员工明显增加。
收纸箱等过去俗称的“捡破烂”的工作,从事者不再是印象中的老芋仔或弯着躯体的老年人。社会型态改变、经济环境冲击,上班族、外籍配偶、退役或离职待业者也纷纷加入,由此便形成了另一类职场人力结构。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