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湟鱼吗?”记者问。“没有。现在谁敢卖湟鱼?没见到承诺书上写的吗?抓住一罚就是五六千元,严重的要永久吊销营业执照。”餐馆老板说。
青海湖沿线,少数村民用手比划着卖湟鱼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因盛产“裸鲤”(俗称“湟鱼”)和湖中鸟岛栖息着近5万只各种水鸟而闻名于世。湟鱼无鳞,肉质细腻鲜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到了青海湖却没有吃湟鱼,就像没有到过青海湖一样。正是因为人们对湟鱼的“偏爱”,湟鱼的价格一路上扬,湟鱼的数量也急剧减少。
近日,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了非法捕捞湟鱼的胡某。今年1月至5月,胡某先后7次共在青海湖同一水域非法捕捞湟鱼219斤,除46斤被水上公安部门缴获外,其余都被胡某售卖。
办案检察官说,胡某的行为已违反水产资源法规,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这起案件再一次向人们敲响警钟:保护湟鱼任重而道远。
“鱼鸟共生”景象将消失 “或许到了我们的孙子、曾孙一代,就真的见不到活着的湟鱼了!”一位和湟鱼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青海湖“老渔政”道出了所有关注湟鱼命运的人的忧虑。
曾几何时,作为“镇湖之宝”的湟鱼盛极一时,“马过布哈河(青海湖最大的入湖河流)都能踏死一片湟鱼”即为当时“鱼丁兴旺”之写照,它曾经在饥荒年代成为青海人的“救命鱼”。如今,传奇的“救命鱼”沦落到了“即使成吨的大拖网撒下去也就是百十来斤个头越来越小的鱼”的衰败境地。
青海湖湟鱼资源急剧下降、濒临枯竭!有一组数字为证: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青海湖湟鱼的资源量稳定在7.5万吨左右,70年代下降到5万吨,80年代后期锐减为1.2万吨,进入9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4年至1995年资源量仅为0.75万吨,仅相当于60年代的十分之一。
湟鱼资源的减少,严重破坏了青海湖“鱼鸟共生”的生态平衡。据悉,近年来,以湟鱼为食的青海湖鸟类资源种类及数量均呈下降趋势。
“青海湖中著名鸟岛的形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青海湖有足够的湟鱼作为鸟类的食物来源,如果湟鱼没有了,很显然,鸟肯定是不会有,青海湖也会慢慢变成"死湖"。所以,保护湟鱼也是保护整个青海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青海省水产部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人们在青海湖流域草场的超载放牧、大面积开垦耕地、拦河筑坝等活动,以及气候干旱变暖造成的青海湖湖面水位下降,直接导致湟鱼产卵场缩小,产卵鱼群因水浅不能进入各河道产卵场产卵繁殖。例如,布哈河因为拦河筑坝,目前的产卵河道只有60公里长,较之筑坝前减少了70公里。而过度的偷捕滥捞又使濒临枯竭的湟鱼雪上加霜。”
青海湖沿线仍有一些村民叫卖湟鱼 为了保护湟鱼,青海省政府从1986年开始,先后三次共实施了为期十三年的封湖育鱼措施,2000年又开始实施长达十年的封湖育鱼措施:禁止任何单位、集体和个人到青海湖及湖区主要河流和支流湟鱼产卵场所捕捞湟鱼;禁止任何单位、集体和个人以任何方式收购、拉运、储存、贩卖湟鱼;禁止湟鱼及其制品在市场上销售,宾馆、饭店等不得加工销售湟鱼。同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青海湖渔业水域所属产卵场、繁殖区和洄游河道建造拦河闸坝、引水渠道、水库等水利工程;禁止向青海湖及其支流排放污染物,违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青海湖封湖育鱼后,效果如何?湟鱼能否躲过劫难?青海省水上公安局刑侦队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可以说,这几年成效还是显著的。首先是在大街小巷和市场上公开叫卖湟鱼的人少了。其次是人们保护湟鱼的意识和自觉性提高了,不但举报贩卖湟鱼的增多,还出现了义务保护湟鱼的市民。第三是人们基本上做到了不买湟鱼、不吃湟鱼,也不以任何借口和形式用湟鱼宴请客人。第四是政府加大了打击力度,非法捕捞、贩卖湟鱼的违法行为相对减少了。自2005年以来,我们一改过去单一的行政处罚手段而增加了对触犯刑法的人的刑事处罚,确实起到了威慑的作用,效果很好。”
为了印证他的话,记者来到西宁市过去叫卖湟鱼多的地方,如虎台市场、纺织品大楼附近,发现叫卖湟鱼的声音很难听到了。
但是,记者日前沿青海湖边进行采访时,看到沿途有一些当地村民用手势比划着或拿着细长的塑料袋招呼过往车辆。记者了解后得知,他们是在叫卖湟鱼,之所以采取这种隐蔽手段,是为了对付渔政人员的检查。“当地村民把打好的湟鱼藏在公路边的草地里,然后就在公路两边等待买主。他们对渔政部门的车非常熟悉,老远看见我们的车过来就躲开了。”主管青海湖治安的湖东派出所所长李存发说。
李存发告诉记者:“随着封湖育鱼、禁捕宣传的日益深入,人们的自觉性越来越高,环湖附近的餐馆也都签订了不卖湟鱼、不用湟鱼做菜的承诺。对于那些"漏网之鱼",我们还要进一步治理,彻底严查。”
餐馆承诺书能保护湟鱼吗 记者随意走进青海湖附近的一家餐馆,包括写有不卖湟鱼、不用湟鱼做菜的承诺书在内的三张文告贴在墙上最显眼的地方。
“有湟鱼吗?”记者问。“没有。现在谁敢卖湟鱼?没见到承诺书上写的吗?抓住一罚就是五六千元,严重的要永久吊销营业执照。”餐馆老板说。“知道哪家餐馆有湟鱼卖吗?”“不可能有了,谁也没这个胆量啊……”
78岁的魏相林老人来青海30多年了,他告诉记者:“我刚来青海的时候,湟鱼在西宁市大街小巷到处可见,一毛钱一堆,中不溜的大。那时候家庭条件普遍不好,湟鱼应该是寒酸的餐桌上最好的菜了。谁知到了80年代,湟鱼忽然成了人们乱捕乱捞的对象,湟鱼的价格也不断上涨,最高的时候曾经到了十几元一条。他们一点也不心痛,没命地下网,一卡车一卡车地往外拉,这怎么行呢?我现在是响应政府号召的,见到街上吆喝卖湟鱼的,就上去说几句。”
青海省水上公安局刑侦队的负责人说:“过去,由于成本低、回报高,很多生活在河边、湖畔的人把捕湟鱼、贩湟鱼当做一个挣钱的好手段。现在,人们的经济条件好多了,这种情况也少了。如果大家都不吃湟鱼,我们的工作就简单多了。”
另据了解,为了保护湟鱼,近几年,有关部门加大了湟鱼人工孵化技术攻关、产卵场地的建设、人工繁殖放流、渔政管理设施的投入,以及对青海湖水资源的监测力度。经过一系列的拯救湟鱼工作,湟鱼资源量出现逐年回升的喜人局面。据监测数据显示,湟鱼资源量已从2002年的925.5吨上升为2006年的1.5万余吨,湟鱼个体重量已经突破230多克。
青海湖裸鲤救助中心的史建全告诉记者,尽管湟鱼的资源量出现了逐年回升的喜人势头,但是,由于前几年湟鱼主要产卵地破坏严重,致使湟鱼后备种群不足,如果将来开展商业化捕捞,就有可能导致第五次封湖育鱼,那样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李存发对记者说,青海湖有360公里湖岸线,总是有一些为利益驱使的不法分子要顶风作案,公安部门的巡查任务依然很艰巨。
延伸阅读 湟鱼是生长在青海湖中的一种少有的冷水型淡水鱼,生活在流水比较缓慢的深水区,以幼小动植物为食,最大的身体长60厘米,重10斤,是青海湖唯一的捕捞对象。受高寒气候影响,湟鱼每年只生长1两左右。每年4月中旬是湟鱼的产卵期,大批亲鱼逆沙柳河、哈尔盖河、泉吉河等河流而上,产卵育子。
湟鱼全身裸露,几乎无一鳞片,以鲜嫩味美而著称高原。1979年,湟鱼被国家列入珍稀水生动物。湟鱼是青海湖湖区生物链的核心环节,也是迄今为止生存在青海湖里的唯一大型鱼类资源。它的生存对于青海湖乃至青海省的生态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人文、美学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青海湖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和不法分子的非法捕捞,湟鱼资源大幅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