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安徽女患者张某,日前被发现患有罕见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血小板极低,随时面临大出血死亡。更可怕的是,在治疗过程中她又被查出是一个艾滋病病人。此时转院有可能出现意外,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医务人员冒着风险,继续救治这位重症血液病艾滋病病人。
患者张某今年40岁,两个月前无任何诱因,身体出现大面积青斑,而且牙龈渗血。13天前,身体又出现大面积青斑,且有发热,体温39.4℃。家人急忙送至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医生们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是临床上极为罕见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该病是一种先天遗传或后天微血管病,特征性表现为全身性血小板聚集,器官缺血。
通过排查,患者可能与感染有关,那么她是被什么感染上的呢?是病毒还是细菌?医生为其进行了常规输血前检查,结果发现患者竟是一位艾滋病病人,正是艾滋病病毒感染导致她患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医务人员大为吃惊,又非常矛盾。国家规定艾滋病病人必须转入专科医院治疗,而此时患者体内的艾滋病还没有发威,但罕见的血液病随时会使她送命。
此时将病人转走无疑是加速其死亡,但不转走,医护人员抽取血样、穿刺输液,每一次接触就要冒着生命危险。病人的情况已不容医生们多想,救死扶伤的天职使医护人员选择了先抢救病人。为了保护其他患者,李晓惠主任在病区腾出一间病房,把病人单独隔离起来。
经过10天10夜的治疗,患者病情终于平稳,各项血液指标恢复正常。血液科医生这才郑重地宣布,危及其生命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已控制住了。因该患者是艾滋病病人,必须转到传染病医院继续抗艾滋病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