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良田如今荒芜一片 |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它能够提供最基本的生存保障。然而,在河南驻马店市汝南县,却发生了破坏耕地挖湖堆山修建生态园,并且向公众募集工程款的一幕闹剧。
“这原来都是好端端的耕地啊,现在被搞成这个样子了!”河南省汝南县三门闸乡的一位村民愤怒地说。这位村民的家门口本来正对着绿油油的麦田,然而,他现在推开家门,却是一条人工挖出的小河和一个堆起来的小土包。
这本来是河南省汝南县大力开发的旅游项目——天中山文化生态园。
“2002年,当时县里在一没资金二没项目批文的情况下,决定修建天中山文化生态园,强征耕地,这项工程的实质就是要在农田上挖土造山!”汝南县三门闸乡南山村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当时村民对此怨声载道,不满情绪非常大,当工程进行到一半时,由于资金短缺,以及村民们不断地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工程被迫停止,至今没有下文,园区彻底变成了半拉子的废弃工程。
2007年7月,记者来到位于汝南县县城郊外的天中山文化生态园看到,铁栅栏圈起来,里面一篇荒芜景象。一座几十米高的小山包,上面杂草丛生,不时有野兔出没,放眼望去,四周竟有一条直角拐弯的人工河流环绕着这个小山包。同时,附近还有有很多养鱼的池塘,“这都是因为农田被挖后,雨天积水而成的。”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同时记者在小山包上看到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保护生态、绿化花园—汝南县森林公安分局宣”字样。
“这个小山包本来要堆99米高的,因为停工才没有堆那么高。” 三门闸乡井湾村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当时给他们的补偿标准是每亩一次性补偿1万2千元,但到现在部分款项还没有补偿到位。停工后,汝南县旅游局仍然在对这个项目进行招标,由于无济于事方才把这个园区划归给了汝南县林业局来管。
记者在相关网站上看到了汝南县旅游局关于天中山文化园项目的招标内容,只见上面这样描述:“天中山文化园占地约600亩,是汝南县政府于2002年投资兴建的一处突出七夕情爱主题的生态文化公园,项目总投资800万元人民币(前期征地和土建工程除外)。项目完成后,按平均每天接待游客300人计算,每张门票30元,除去各种费用,每年至少收入180万元,估计5年左右的时间可收回投资。”招标内容同时透露出一期工程的投资经费,“其中第一期工程(绿化等已投资200万元,目前正在顺利建设,已达到山成形、河成道、树成荫的目标。”
然而记者在另一家网站上却看到了不同的招标描述:“天中山文化生态园整个工程分三期完成,一期重修天中山一座,高34米,设置“天中山”标志,同时开挖占地约200亩的西湖一个。开挖小金水河(人工河)使之与汝河故道相通,征地500亩。项目总投资9640万元,其中一期需投资3000万元,拟引进资金1000万元……”
同样的项目,总投资资金却在800万和9000余万间浮动,这实在让人费解。
“县委 、县政府正举全县之力,打造天中文化生态园。据有关专家估计,汝南县 天中文化生态园旅游区建成后,每年可接待游客70万人次,占全市旅游总人数的50%。仅 此一项,每年可为汝南带来1亿元的经济效益。”当地政府对天中山文化生态园项目满怀期望,但肥沃的良田现在却变成了一片杂草丛生的人造森林和千疮百孔的池塘。“工程废弃后,政府好象对此不问不管了,更别说恢复被破坏的农田了。”当地村民说。
“不仅没有任何手续强行占地,还要求我们每个村民交出15元钱募捐集资修建这个生态园,最后在我们强烈反对下才不了了之。”南山村村民告诉记者。汝南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务员告诉记者,当时县里要求所有“吃财政”人员拿出一个月的工资进行集资,其他事业单位人员则要从20元起步进行募捐,甚至学校里的每名学生都要交出3元钱来“为县里做贡献”。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工程款严重不到位,当时汝南县政府为了这一形象工程大动干戈,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强制性捐款活动。
记者同时了解到,近年来,被挖的农田因为积水已成为深浅不一的大坑,修建的湖水也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多次发生未成年人在该处洗澡或游泳不幸溺亡的事故。(来源:中国市场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