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辉煌60年·资源节约
本报记者 史万森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经济属于资源型经济,这一特点决定了节能降耗、治污减排始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今年,该市把节能减排作为市长“一号工程”,制定出台加强环境保护、污染整治、节能减排23条政策措施,痛下决心,开展“节能减排攻坚行动”。
鄂尔多斯市市长杜梓告诉记者,鄂尔多斯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在发展的初期,曾一度出现了不少“十五小”企业,小煤窑最多曾达到1901座,国家点名的宁陕晋蒙黑三角就涉及到鄂尔多斯的一些地区,工业发展在原始积累过程中付出了较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2001年,针对全市工业发展中存在的“总量小、产业链短、产业层次和科技含量低、增长粗放、污染严重”等突出特点,鄂尔多斯提出了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的“六高”要求,自加压力,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循环经济发展。
这是个痛苦的过程,200多家小水泥、小炼铁、小白灰被取缔,1000多座小煤矿被关闭,业主不理解,GDP和财政收入也受到了影响;但这也是个令人兴奋的过程,一批单井产能、装备技术、全员工效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矿井出现,煤炭年产量由2000年的2679万吨增加到1.7亿吨,鄂尔多斯成为全国首个亿吨级现代化煤炭生产基地。
7月的一天,记者一行在神东公司上湾煤矿乘坐专用胶轮汽车,走过被职工称为“井下长安街”的12公里混凝土公路,进入地下180米的工作面。只见大型综采机的两个滚筒正在向煤层喷水降温降尘,变形金刚似的井下支护架正一组组向前推移。
上湾煤矿矿长李利民告诉记者,现在一个生产班是7个人,加上检修等辅助人员,总共不超过20个人,煤机司机只需手拿遥控器就可以指挥机器切割煤层,进行生产,他这一井一面年产一千多万吨。
新模式和新技术设备使采煤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神东公司总经理王安说,我刚调到这里当矿长的时候,矿里有600多人,我想这600多人能干什么,太少。因为按照传统规程,1000万吨产量,至少要有近30000名职工,而现在,我们几个年产1000万吨的矿井职工仅仅300多人。全员工效由过去的9.65吨/工增长到现在的119.6吨/工,是美国平均水平的2.8倍,是国有重点煤矿平均水平的28倍。
2003年,鄂尔多斯出台了遏制高污染和低水平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先后停建了100多个高污染项目,砍掉了11个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停产整顿200多家污染企业,以促使企业新上环保设备。同时,对外来项目提高了环保准入门槛,推进产业换代升级。
世界第一条煤直接液化生产线进入了鄂尔多斯,国内第一条煤间接液化生产线、大化肥生产线进入鄂尔多斯。非资源性产业也开始在鄂尔多斯得到发展,华泰汽车乘用车项目投产下线,30万台清洁发动机生产线开工建设。围绕羊绒、煤炭、化工等主导产业,鄂尔多斯建成了4个博士后工作站,如今,鄂尔多斯已成为全国科技创新试点城市和国家羊绒标准化基地、煤液化基地、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基地。
《鄂尔多斯市主导产业与重点区域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案》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专家评审,《鄂尔多斯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实施方案》也已编制完成,最近,《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节能降耗工作实施意见》、《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污染物减排工作实施意见》、《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市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治理整顿意见的通知》三个规范性文件已正式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