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派出所自创“四班三运转”值班制,解决警员24小时值班“超负荷”
广州近3万人民警察承担着全市约1200万常住、流动人口的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维护治安任务繁重,每位警员均在超负荷工作。基层民警平均三四天值班一次,加班加点现象极其普遍,休息过少和压力过大给警察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但在广州,有一个派出所一改过去的“24小时值班制”,自创“四班三运转”的“8小时值班制”,民警们“尽职工作、安心休息”,调动了工作积极性,挖掘出更大的工作潜力,这个派出所就是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区分局华乐派出所。
困局:治安日益严峻民警疲劳作战
人们可能会说,华乐派出所可能警务工作量不大,能保障警员按时休息。其实不然。
华乐街地处广州市的环市东路,辖区面积为1.28平方公里,地处广州市中央商务区,酒店商厦林立,娱乐场所集中,还有多达10家的外国驻穗领事馆,聚集了很多总部企业、白领阶层。经济发展的同时,外来人口比过去增了一倍。犯罪分子始终对这块“肥沃之地”虎视眈眈。招工诈骗、“两抢”等违法犯罪现象也常在这里出现,辖区治安工作压力陡然增大。
过去,这里的民警也要应付突击清查行动、日常加班加点工作。长期的疲劳作战,让部分民警产生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等问题。
有着“先进派出所”称号的华乐派出所领导在调查中发现,现行的“被动式”的派出所勤务制度与公安工作发展需要之间存在着极大的脱节,24小时值班制的种种弊端逐渐显露出来:
民警除了完成24小时值班后有半天的补休时间外,其余时间、甚至周末都忙于应付日常工作和临时性的加班任务,很难有确定的休息时间进行休整;派出所内人均每周的上班时间高达60个小时,远超出40个小时的规定办公时间,民警陷入疲劳作战的恶性循环之中,既浪费警力资源,又影响彼此的协作配合。
这成为困扰华乐派出所一班人心头多时的难题。在经过一次次“头脑风暴”的讨论之后,他们决定向现行的勤务运作模式“宣战”。
革新:四重出击显效所长成了“闲人”
在经过前期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之后,华乐派出所创造性地提出了以“8小时值班制”为核心内容的新型勤务运作模式,将革新的力量一波波传送到每一个环节。
革新第一波———勤务安排:按照岗位分工,派出所警力被分为社区民警组(12人)、内勤组(3人)、特营组(3人)、执法办案组(4人)、警务处置组(32人)。其中,警务处置组分为4个值班组,平均每组8员警力,按照每天8时—16时、16时—24时、24时—次日8时这3个时间段轮流进行值班和安排机动力量。其他四组只需承担责任量少、甚至没有值班任务的工作,避免了民警事务过于繁忙、疲于奔命。
革新第二波———值班运作:4个值班小组中的3个进行循环值班,负责全天24小时的接、处警和警务处置工作;另一个小组作为机动组,以一个星期为周期,在4个值班小组中轮流交替,负责处理可以预见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工作任务及临时紧急任务;其他警务组根据工作任务弹性安排工作时间,在辖区发生重大警情而值班组警力不足时,又可以及时进行支援。
革新第三波———协作配合:4个值班小组中每周内都自主安排每名民警两天休息时间,这样一来,每个小组实际可用的警力不超过6人,实际上增加了个人的工作任务,这就需要在明确职责分工的基础上,加强协作配合、充分发挥1+1>2的功效。
革新第四波———勤务保障:在每个值班小组中设立正、副小组长各一名,将民警工作安排、休息编排、警务处理等部分权力下放给他们,再由组长与民警进行沟通分配,保障民警对工作的自主权和完整的休息时间。建立起以工作完成结果为主的绩效考核机制,在小组内开展民主评议和表决,杜绝“养懒人”的情形发生。
由于这四大“招式”都是前所未有的尝试,能否形成良性循环、提高民警士气、改进治安工作、实现改革初衷?这些都是派出所领导最为牵挂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民警队伍中呈现出来的良好面貌和业务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彻底打消了他们心中的疑虑。
民警们开始尝到了“尽职工作、安心休息”的甜头,新的勤务模式让他们每周的工作时间由原来的60多个小时缩短到40个小时,还有连续两天的完整休息时间,保证了足够的休整调节。平均工作量的增加也使得民警的工作日程更加“充实”,他们说:“要想保证个人的休息时间,同组民警就必须团结一致、全力以赴、主动按时完成任务。”
民警加班加点工作少了,辖区内的治安是否有保障?
记者了解到,改革的第一年,也就是2006年,辖区“两抢”、“两盗”等多发性犯罪比上年同期就分别下降了15.7%和48.4%,刑事发案比上年同期下降7%。今年第一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辖区总警情更是下降16.5%,刑事警情下降47%,治安警情下降9.7%。辖区建立的107个安全小区,有96个实现零发案,成效显著。
民警们干劲十足,派出所领导也不需要再事无巨细、一手包办,所长陈伟才打趣说:“现在,我从以前最忙的人,成了最清闲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