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乐活”的大文化价值
这个巧妙而俏皮的“乐活”突然在中国形成了一股风潮,它既是一种时髦的生活风尚,又是一种新的价值观
文/张颐武
“乐活”真是个有趣的译名,用它来译LOHAS确实有点意思。
“乐活”的崛起当然是中国经济高速成长之后的结果,也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80后”崛起之后的新的现象。我们可以发现,一种“乐活”的价值开始成为社会的新的趋向必然带来中国发展走向和生活形态的深刻的转变,它其实说明了新的社会思潮和新一代人正在悄然地由生活方式开始进行一次社会的变革。
看起来“乐活”无非是一种生活的形态而已,但我们从这种形态的出现正可以看出一个新的时代的文化和社会思潮正在取代过去的不少流行的观念。我们的生活和思想都面临着一次“换代”的冲击。
“乐活”是一种注重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种注重人和自然之间、人和社会之间和谐的价值,在一个经济落后、生活水平很低并且面临严峻发展问题的社会里当然是不可能被多数人理解和接受的。过去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相当匮乏的社会之中,当然也就没有什么提倡“乐活”的机会和可能,反而有可能将这样的生活方式视为一种奢侈和浪费。
其实一个社会如果没有相当的发展水平也就谈不上“乐活”。我还记得上世纪70年代我父亲从干校带了两罐自己炼的猪油回来,我们家吃了不少顿猪油加酱油的拌饭,我觉得那确实是让我乐活的美食。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样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几乎没有人认为它有什么问题,因为我们饮食中的油水实在太少了,偶尔能吃到这样的东西,其实是生活中重要的乐趣。最近看刘晓庆的博客,其中写到当时她已经是中国很红的明星了,却还要熬好猪油寄回家,确实让我别有感慨。那个时代大家不可能提倡或者弘扬今天这样的“乐活”,我们会觉得这是一种离谱的生活。吃饭都要定量的时代,还能有什么“乐活”可言呢?
还有一个例子,我小的时候,家里有一份内部的杂志叫《摘译》,里面常有西方关于环保方面书籍的内容介绍,那时我觉得这些思考都是不可思议的。这当然是我在当时那个年纪和那个环境下眼界狭窄的结果,但其实也是中国的社会现实根本没有提供这样的意识觉醒条件的结果。
今天的人指责过去没有环保和健康生活的意识,当然自有其道理。但在我看来,这种批判其实还是一种苛求。当年大家的生活条件很差,所以这样的意识不可能建立起来。正是由于太久的匮乏和贫穷,我们才会那么急切地追求生活的改善,追求一种物质的满足。这样的追求当然会有问题,但当时的现实给我们提供的就是这样的条件。
今天我们有机会追求“乐活”,正是在我们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上所产生的结果。没有我们以往三十年的超常规发展,“乐活”还就只能是一种奢侈,甚至是幻想。
我们这代人经历的发展速度太快了,我们没有来得及考虑发展遇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就来了。于是,现实让我们不得不再度思考自己的生活。然而,“80后”的一代从来没有经历过中国物质匮乏的日子,他们生长在中国最富裕的历史时代,同时也是独生子女的一代,他们往往是以普遍性的价值为基础的,而且他们直接看到的就是今天的经济繁荣所面临的环境和生活方式的问题。所以,他们对于“乐活”的热爱也是顺理成章的。“80后”作为我们社会活跃的一代人,在文化方面的影响力早就显现了出来,而今在经济和社会价值方面的影响力也开始显现得淋漓尽致。于是,现在年纪大的人在这些价值上不得不自觉不自觉地追随他们的脚步。因此,我们说只有有了这三十年惊天动地的变革和发展的积累,也只有没有经历过那种计划经济下的匮乏的一代人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之后,我们才可能理解“乐活”的重要。
在“乐活”的生活方式上,年轻人引导社会潮流和趋势的状况格外明显。我们在观念上开始追随年轻人的观念“换代”的历程已经开始。1980年代以来流行的拼命工作、拼命享受的价值正在受到巨大的冲击。
无论如何,“乐活”的追求已经变成了新的潮流,这个潮流会持续地变为我们大家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