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羊城晚报》日前报道,最近食品价格“涨”声一片,陆续有市民来电询问:“打工一族”的工资标准尤其是最低工资标准是否也应及时上调?暨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韩兆洲教授摆出鲜明观点:“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幅度,应该高于CPI指数!”专家还提出,不仅是最低工资标准,只要是效益正常的企业,其工资增长也应不低于物价指数,这也必须成为一种“硬约束”。
从去年底开始的食用油涨价,到春节过后猪肉价格的一路飞涨,这几天,连方便面也“顺便”涨价;而另一边,三大巨头还在申请油价上调,五大集团也在申请电价上涨,近日《京华时报》又披露,部分中式快餐企业将于8月起提价。这个异常灼热的夏天,此起彼伏的“涨价热浪”让人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掂量自己的钱袋,禁不住疑虑重重:我的工资没涨,总体收入并没有任何增长,但那么多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等必需品却大幅涨价,我们该如何应对?
经济观察家、北京大学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近日在回答媒体提出的“经济问题造成的压力使得普通居民的焦虑增大,他们该如何应对?”问题时说: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政府,普通的居民没有办法。他们没有富余的资金进行保值增值,而有钱的人有这种能力,他们可以把钱转化成房产、地产等等形式。而一般的人储蓄不多,也就是维持日常生活,这样的群体,他们抵抗通货膨胀的能力非常微弱。
权威数据也表明,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3.2%,其中6月份更涨了4.4%。物价指数增长了,人们赖以维持生计的工资却没能“水涨船高”,注定是让工薪阶层忐忑不安的。前几天,广州就先后有两家医院的护工和清洁工,集体停工要求加薪。原因是,他们的月收入仅为广州的最低工资标准780元/月,最近食品等生活必需品频频涨价,这个工资水平“已很吃力”。
中国的工资水平低,这在世界上都是公认的,更何况,目前不少的底层劳动者拿的都是最低工资标准,这就使得他们的日子在物价频涨面前更加“捉襟见肘”、焦虑不安。正如专家所言:物价上涨到一定程度,就应成为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的明确信号,两者应直接挂钩。并且,物价大幅波动时应缩短最低工资的调整周期,比如一年一调。
但在目前,工资增长与物价指数增长配套机制根本不够健全,更缺乏“硬约束”的制度,其最终的结果便是工薪阶层在“涨价热浪”前不同程度地跌入民生困顿的“谷底”,如果任其扩大差距,一些问题会暴露无遗,社会矛盾也会不断激化。相关职能部门应未雨绸缪,及时着手考虑相关的配套机制、手段,尽快实现工资增长与物价指数增长的“并驾齐驱”。(吴杭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