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两年写了5部长篇,原稿清一色是用手写的。 除在中学时获过得法制教育征文三等奖外,他的小说都没发表,但他仍这样执著地写着。时值暑期,他留在学校——
彝族男生闭门“造”小说
本报 记者邹汉青 实习生尹情
每天早晨,罗清富吃了点早点,就将自己关在学校宿舍里,开始了一天的小说创作。
这名来自云南彝族农村的小伙子,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大二学生。同宿舍另外5名室友暑期回家了,他留校正好可以潜心创作。
记者在他用3个月时间完成的长篇小说《夕阳西下》题纲中看到,这篇反映西部农村社会变迁的小说共分26章,约15万字。目前他已写完第一章。
他在《暑期写作日程》中写到:7月17日至8月30号完成初稿。小罗说,他每天要完成近六千字的创作计划,早上6点钟起床一直到晚上,除吃饭外基本不出寝室门。
从05年入学到现在,罗清富两年都没回家,一有空就从事创作或看小说。
谈起小说创作,罗清富不好意思地说,最早的作品是小学五年级时写的短篇小说。大学期间已完成长篇小说《梦断哀牢》、《哀牢山悄悄地醒了》、《秋水汤汤》和《月儿缺月儿圆》、《白杜鹃》,题材均是反映西部农村社会生活。
罗清富母亲已病逝,家里只有父亲和一个在外地打工的哥哥。他说自己几乎经历了人生的所有的遭遇,这些是他创作小说的素材源泉。言论中流露出浓浓的乡土情结。
看了他的原稿,会令人惊讶:清一色是用手写的,字迹清秀工整,上面还有用红笔密密麻麻修改的痕迹。他说,自己先写一遍,修改一遍,再重新誉抄一遍。
除《法的尊严》获玉溪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征文三等奖外,小罗的小说都没发表。他解释说,虽然写了很多,但感觉还不够成熟,就没向外投稿。
罗清富喜爱文学,关心国家和国际大事。在他的床头写着“秉礼修身、明道知修、 爱国爱乡”几行大字,墙上贴着中国地图和云南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