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标语口号回归民间
南方周末特约评论员 长 平
这几天标语口号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很多人写了文章,几家报纸还发了社论。因为国家要清理、规范、更新人口和计划生育标语口号,而且不留一个死角,看样子是要掀起一场治理风暴了。
这件事的确有值得高兴的地方。包括计生宣传在内的中国式标语口号,很多内容低俗、野蛮、违法,如“一人超生,全家遭殃”、“宁添一座坟,不添一个人”、 “该流不流,扒房牵牛”等等,充分暴露了权力的飞扬跋扈,管理的冷血粗暴,早已被人收集起来当作荒唐的笑话在网络上流传,也有学者对其毒害性进行了严肃的研究,希望引起决策层的重视。如今,这些语言暴力将被清除,代之以由国家人口计生委认可的正确表达。
既然这类标语口号不只是计生工作独有,就有人呼吁其他部门也应该行动起来,把所有领域的不良标语口号都清理一遍,同样不留一个死角。诸如“飞车抢劫,当场击毙”、“谁穷谁丢人”、“乱倒垃圾,全家死完”这类标语口号都应该成为历史,而代之以“他家也有好几口,你怎忍心下毒手”、“其实,穷人更需要关怀”、 “垃圾说:让我离这里远点”之类更人性、更温馨、更和谐的标语口号。
当大家都对此怀着美好憧憬的时候,我却有些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国家应该远离标语口号,公权力不能染指这个空间。
先来看看标语口号的效果。那些标语口号的粗野,一方面的确是权力无所忌惮的体现,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这也跟标语口号自身的特点有关。要想用短短的一两句话来准确而全面地宣传政策和法律,本身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也不够庄重严肃。以国家人口计生委推荐的190条标语口号为例,无论出发点怎样,说到具体的事情,就难免出现偏颇和误导。比如“低生育,素质好,男女都是宝”,难道多生的孩子、有残疾的孩子,就不是宝了?那些抒情的句子,肉麻且不说,通常都不准确,比如“地球妈妈太累了,再也擎不起太多的孩子”,其实并不是全世界都在搞计划生育的。更多的情况是,为了正确,只好说废话,比如“创造良好人口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样的蓝天下,一样温暖的家”,有什么意义?
掀起“不留死角”的治理风暴,换上错误的说教、不当的抒情或者正确的废话,难道不是权力的滥用吗?那将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曾经有媒体调查过标语口号的铺张浪费、劳民伤财,揭示这也是一种政绩工程,层层摊派,你追我赶。比如因“造字”甚于“造林”而出名的湖北郧西县,在山上造标语口号数千条,其中 “封禁治理,美化汉江”8个大字长达两公里,跨越三座山,用水泥、石头砌成,共投入2500个劳力,做了3个月,耗资巨大。这些字不“封”不“禁”,本身就造成了山林毁坏和水土流失。
但这两个原因还只是表面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从政治原理上说,标语口号跟集会演讲、出版书籍、发表文章一样,是言论自由的一种,天然地归属于公民社会。很多人在国外看见人家的标语口号五花八门,机智风趣,也希望中国人能够学习。但这类比较往往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人家的标语口号大多出自民间和个体,所以可以自由挥洒,多元表达,而中国的大多出自庙堂,难免刻板空洞和炫耀权力。你可以看见一个英国人在议会大厦前的草坪上扯着横幅,上书“求求你,让我们的孩子从伊拉克回来吧”,却很难想象落款为“白宫宣”的大幅标语:“当兵不打萨达姆,不如回家卖红薯。”
回顾标语口号的历史可以发现,1949年之前国民党执政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作为一支重要的反对力量,充分地利用游行示威、文艺演出、标语口号等形式,有效地传递了自己的声音,宣传了自己的立场,具有历史的合理性。1949年之后,这些民间形式却被带进庙堂,多元的表达通道被演绎成炫耀权力威严的手段,尤其在“文革”十年间达到巅峰状态。随后,新的政治文明又开始建立,公权力对游行示威和文艺演出的利用逐渐减少。
如今,也应该让标语口号回归民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