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为本尽天职--记宝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乔春芳 新华网西安7月10日电(陈钢 边江)陕西省政府10日在宝鸡市召开现场会议,总结推广宝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经验。随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启动,陕西省宝鸡市的社会保障工作从制度层面开始实现对全市城乡人口的“无缝隙”覆盖。
说起宝鸡市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许多人都夸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乔春芳是个“有公心、有爱心、把群众利益真正挂在自己心上的人”。
乔春芳2003年初由太白县委书记调任现职以来,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兢兢业业干事业,全心全意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服务,不断健全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创新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长效机制,实现劳动保障工作与全市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宝鸡经验已引起国家有关方面高度关注。宝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连续4年被陕西省政府评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先进单位”,并连年被宝鸡市委、市政府评为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他个人也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一等功。
着力促进农村劳务输出 宝鸡市辖12个县区,共有280多万农村人口,富余劳动力达上百万人。乔春芳调任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后,从实际出发,将全市农村劳动保障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锁定在“扩大劳务输出,拓宽就业门路,促进农民增收”上。
乔春芳说,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的天职,只有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挂在心上,才能使宝鸡的劳动保障事业不断实现新突破。他先后到凤翔、太白等县区调查研究,提出了加强组织引导、加强政策扶持、加强教育培训,使劳务输出由扩大规模向提高质量转变、外出务工向自主创业转变、“劳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的“三加强三转变一开拓”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思路,由劳动部门负责落实,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全市很快有138个乡镇建立了劳务输出机构,2047个村落实了劳务信息员,每个县区建立了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和劳务输出动态观测点,形成了市、县区、乡镇和村四级劳务输出管理和服务网络,培育建立了诸如“缝纫村”、“建筑乡”、“火补镇”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劳务输出基地。
劳务输出必须建立劳务输入基地。乔春芳发动市县劳动部门与市、县、乡有关方面的同志一起,上门走访,了解需求,征求意见,搞好服务,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先后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山东、福建、新疆、宁夏和省内关中等地建起八大劳务输入基地,与全国17个省区市、36个城市及一大批企业建立了长期劳务协作关系,设立了38个驻外劳务经办机构和321个驻外劳务经办点,疏通和拓展了宝鸡农村劳动力输出的渠道。乔春芳以身作则,几次亲自带队出省考察和联系劳务输出工作。4年中,他为扩大宝鸡劳务输出,前往苏州就达5次之多。2005年,他带队赴新疆签订了劳务输出服务协议,当年就组织了八千多宝鸡农民工进疆摘棉花。
经乔春芳提议,宝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市级有关部门联手,按照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思路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由市财政提供财力支持,全市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免费向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服务,对“一有三无”(有劳力、无资金、无项目、无技术)农户实施结对帮扶,设立了“劳务输出援助基金”,对外出务工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及所需路费实行借款垫资帮扶,对回乡创业者给予招商引资政策优惠,引导鼓励城乡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回乡创业、带动就业,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健康发展。全市在外务工人员已达到79.1万多人,去年实现劳务收入38.5亿多元,与2003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9倍和2.8倍,使52万多人实现了稳定就业,4.3万个家庭实现脱贫,劳务收入占到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5%。宝鸡市被共青团中央、农业部、教育部、科技部、劳动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民进中央授予“中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倾心打造“宝鸡技工”品牌 4月下旬,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指导,中国就业促进会协办,陕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宝鸡市政府联合主办了“中国宝鸡2007年装备制造业技能型人才招聘洽谈会”,来自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00多家用人单位云集宝鸡招聘良才,1.76万人在洽谈会上找到了工作岗位。中国就业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王英才说,通过“中国宝鸡装备制造业技能型人才招聘洽谈会”这个平台,“宝鸡技工”已成为中国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中的一张“金字招牌”。
“宝鸡技工”是乔春芳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的一个成功范例。宝鸡是国家“一五”时期建成的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技能型人才优势明显。乔春芳认为,要发挥宝鸡的技能人才市场优势,就必须适新形势,以培训提高技能水平、以技能提升就业层次,打造“宝鸡技工”品牌,实行品牌带动,走出富有宝鸡特色的就业工作新路子。为此他着力抓培训、抓鉴定,构建多元化就业培训体系,从2003年开始在全市实施了每年培训一万人、鉴定一万人的“双万名技能人才工程”,在全市大中专院校推行学历、技能双证制,实行培训、鉴定、职介、就业一体化服务。为此,乔春芳先后到宝鸡技术学院、陕西工贸学院、陕西中北学院等多家技术培训学院讲课,就转变就业观念、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人生等内容进行培训辅导,帮助大家提高对技能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坚持每年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将胜出的1467名参赛选手破格晋升为高级工和技师,形成重视技术工人、爱惜技术人才的良好氛围。开展了“宝鸡技工”徽标征集评选活动并注册了品牌商标,制定考核标准和使用规范,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宝鸡技工“技术精湛、纯朴诚信、勤奋敬业、乐于奉献”的内涵。
乔春芳和他的同事们辛勤工作,近4年来,宝鸡市共已对7万多名农村劳动力进行了免费培训和技能鉴定。从2004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中国宝鸡装备制造业技能型人才招聘洽谈会”,搭建宝鸡技工交流平台,吸引境内外企业到会招聘,先后有20多万名技能人才和城乡劳动者积极应聘,近10万人实现了就业,“宝鸡技工”成了享誉全国的人才品牌。
实现社保制度“全面覆盖” 吴甲虎是宝鸡市一家酒厂的职工,3年前去外地出差时遭遇车祸受了重伤,被定为一级伤残,至今医疗费用已达80多万元,仍在住院治疗,由于宝鸡市从2004年起就实行了工伤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其医疗、护理费用不用患者家庭和企业操心,全部由市劳动保险部门直接结算。6月27日下午,乔春芳再次前往医院看望吴甲虎时,吴甲虎的妻子激动地说:“感谢乔局长,感谢劳动局,如果不是工伤医疗保险,甲虎这病可能早就不治了,俺这个家也早就垮了。”
按照宝鸡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宝鸡要在西部“率先实现工业化,率先建成现代化大城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乔春芳提出了全市社会保障工作力争“省内领先、西部一流、全国有位”的目标,以宝鸡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城市和全国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城市为契机,统筹城乡、协调推进,使国家和省上已出台的各项政策实现“广覆盖、高标准”,立足实际、大胆试点、创新完善、总结推广、率先突破。他紧密依靠全体职工,争取各方支持,积极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五项社会保险,全市参保人数达到132.6万人(次),年征缴基金10.7亿元、支出14.6亿元,有效地保障了参保职工基本生活。创新出台了《城镇职工医疗救助办法》、《困难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办法》和《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补贴办法》,着力解决城市弱势群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和农民工社保负担重问题;探索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和少年儿童基本医疗保险,把农村人口、失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镇居民、少年儿童等弱势群体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突破,使其共享改革成果,形成十大保险促和谐的局面,实现了全市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覆盖。
解除下岗职工后顾之忧 地处宝鸡市扶风县的陕铜公司去年实施了破产改制,在岗职工人数由以前的1200多人减少到现在的400多人,但如此大规模的减员并没有形成明显的“阵痛”。公司党委书记杜雪梅说,企业改制能够得以平稳推行,关键是宝鸡市比较完善的社保政策起到了“稳压阀”的作用,公司200多名老员工按照有关政策提前退休进入了社保体系,500多名有偿解除劳动关系的员工按月领取失业保险金,并按灵活就业政策继续参加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没有了后顾之忧。
作为陕西第二大工业城市,国有企业遗留的下岗职工就业再就业问题过去长期困扰着宝鸡。面对近十万下岗职工,乔春芳亲自动手,调研出台了宝鸡市《关于鼓励创业,扩大就业的实施意见》,将中央鼓励再就业的扶持政策与发展民营个体经济、鼓励自主创业有机结合,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促发展。采取“一企一策、就业优先”的办法,开展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使全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了体制保障。2003年以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6.5万多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2300多人,再就业6.6万多人,涌现出了李广英、姚艳萍等“全球微小企业创业奖”得主和夏海东、丁军等自主创业明星,再就业率达到6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5%以内。同时,在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积极开展困难企业特困职工生活救助,多渠道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
最近,陕西省政协视察组在宝鸡市进行实地考察后,参加视察的政协委员们一致高度评价并建议省上全面总结推广宝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经验。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