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习惯了购买越来越便宜的中国商品的美国人来说,最近出现了令人不安的变化。
5月份,美国进口中国商品的平均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由负转正,这是自2004年编制该指数的第一次,该指数在6月份更是上涨了0.6%。
这种判断是不成立的。从美国的角度看,中国商品价格会否导致其国内价格的上涨并不取决于中国商品价格本身的变化,而取决于中国商品价格相对于其他产地商品价格的变化。中国商品能够抑制世界通货膨胀,不是因为中国商品的价格一直在走低,而是与其他替代国的商品相比,中国商品的价格更低,并且市场的份额也在增加。
这样看,即便中国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开始上升,只要绝对价格仍低于世界同类商品的平均价格,同时市场份额仍保持上升,那么,进口中国商品就能够压制美国的通胀率。美国相关利益应该明白,美国通胀的真正威胁并不是来自中国商品价格的微弱上升,而是国会致力于要求人民币更快升值并威胁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短视行为。
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上升并不意味着中国生产成本的增加。这要求我们正确看待目前中国工资的上涨。工资的上涨可能因为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也可能因为劳动生产率的提升。2006年中国工人的平均工资上升了15%之多,但是伴随着劳工向较高附加值产业部门的转移,中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增加得更快。也就是说,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上涨不能够归因于劳工成本的增加。
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上升的真正原因在于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升值。
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9%,对于那些利润单薄的服装玩具等出口产业,中国企业不得不抬高以美元表示的价格。雷曼兄弟公司最近公布的研究显示,2007年上半年中国服装出口的美元价格同比上涨了4%,这与同期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大体相当。
实际上,中国制造业的成本和出口价格扣除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影响后,总体上仍然是下降的。也就是说,以人民币计算的中国出口商品价格实际上并没有上涨,以美元计算的价格之所以上升完全是因为人民币升值的原因。目前,CPI的走高完全是因为食物部门价格的高企,而这对出口价格没有影响。从这个角度说,如果中国屈服美国有关压力走上更快的升值通道,美国必将承担更高的商品价格和更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对于一些议员来说,推动通过施压人民币升值的法案在其政治生涯中或是值得弹冠相庆的事情,但正如1028名美国经济学家在联名请愿书中所写的,“对自由贸易设置壁垒,从长期来看会破坏繁荣并损害所有人的利益”。但美国人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始承担人民币升值的成本了。要求人民币更快的升值,美国人真的准备好了吗?(上海证券报)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财经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