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西沙8月10日电 吴登峰、特约通讯员张金明报道:饱满多汁的金蜜瓜、叶片比手掌还大的木耳菜、一尺多长的嫩黄瓜……“八一”期间,17个品种的优质“岛产”蔬菜端上西沙官兵节日餐桌。海军后勤部领导高兴地对笔者说,国家科技部组织农科专家团队为西沙官兵解决“吃菜难”,首个“海岛蔬菜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在永兴岛落成并已交付部队使用。
西沙高温高湿,台风频发,空气含盐量大,蔬菜很难存活。30多年来,西沙驻岛官兵吃的瓜果蔬菜几乎全部靠内地运输补给,损耗率高达40%。
今年2月,国家科技部组织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蔬菜研究中心等单位的13名农科专家赴西沙实地调研,展开海岛蔬菜规模化种植试验。
登上永兴岛,农科专家们创造的一幕幕奇观令人目不暇接:2000余平方米的温室,坐落在900立方米的营养液池和蓄水池上。由太阳能电池板组成的天窗,可产生5千瓦光伏发电量。在电脑控制下,遮阳帘幕随着光线强弱自动开合,悬空喷雾装置和排风扇可自动调节温度、散热通风。台风过境时,天窗侧窗全部关闭,可抗14级台风。在这些先进设备呵护下,各种蔬菜长势旺盛,欣欣向荣。
西沙遍地珊瑚沙,淡水奇缺,蔬菜无土无水怎么生长?笔者看到,温室里黑油油的肥沃“土壤”,都是使用西沙当地椰壳、鸟粪和珊瑚沙混合加工制成的,既解决了蔬菜扎根难题,又可减少岛上废弃物污染。农科专家们还利用温室顶棚循环收集雨水,在先进的滴灌设备配合下,可基本保证温室全年蔬菜种植所需淡水,而且蔬菜产量比普通菜地提高近3倍。
国家科技部领导日前视察这个示范基地后认为,17种蔬菜在西沙实现优质高产,为国家探索因地制宜、环保高效的新型海岛种植产业积累了宝贵经验,堪称一项军地双赢的创新举措。据悉,西沙蔬菜生产已经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占地42亩的二期工程建成后,将实现年产蔬菜瓜果40万公斤,不仅完全可以满足驻岛军民需要,还能为过往舰艇提供蔬菜补给。这将使人民海军补给基地向南海中部延伸,对于巩固海洋国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压题照片为张金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