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汾河河畔某训练基地。
“呯、呯、呯”随着3颗红色信号弹划破云雾,一场战时政治工作演练拉开序幕。突然,空中传来马达的轰鸣声,只见两位民兵操纵动力伞,如同燕子般凌空飞来,一份份宣传品随之从天而降……担负抛散传单任务的是山西省大同市民兵空中支援保障分队。
2005年初,在山西省军区的指导下,大同军分区以某航空训练基地为依托,编组成立了这支以动力伞、热气球为主的民兵空中支援保障分队。
动力伞飞行训练是个新课目。
军分区领导感到,建立过硬的民兵空中支援保障队伍,没有一批懂行的人才不行。
该分队教练员魏国就是一位跨省挖来的人才。魏国是河南人,搞动力伞飞行多年,此前一直搞商业飞行活动,每月收入不菲,军分区得知他的情况后,专门派人赶到河南上门邀请。魏国被部队官兵的诚意打动了,毅然来到了大同。一年来,在他和另外两名教员的严抠细训下,民兵训练水平不断提升。
“大家只看到我们在空中潇洒的一面,殊不知,每次飞行训练都好比一次探险。”民兵冯利军感慨地告诉笔者。
有一次,冯利军操纵发动机升空不久,突然感觉头顶的伞衣在剧烈颤抖,并向左侧发生偏转。“不好!碰到了不稳定气流!”冯利军低头扫视,距地面20米是一处陡峭的山崖,前方还有一片高层建筑群,情况十分危险!
听到队友们的呼喊声,冯利军努力使自己镇定下来,双手拽紧操纵绳不断寻找稳定气流……经过一次次努力,冯利军凭着平时练就的过硬技能,终于化险为夷。
说起飞行训练,民兵李军显得特别兴奋。“你看我腿上,全是飞行中得来的"军功章"!”说着,他挽起了裤腿,映入笔者眼帘的是一块块疤痕。
据大同军分区领导介绍,该分队组建以来,多次参与空军某部、陆军某部和武警某部组织的实兵演练,配合部队完成了高空侦察、抛散宣传品、空中巡逻等任务。这支分队的成功组建,标志着山西省民兵专业分队支前保障模式实现由地面向空中拓展。
上图为民兵正在进行飞行训练。 贾凤山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