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13日电(李翱章利新)炎炎夏日挡不住中国大学生暑假兼职的热情。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每天早上七点左右,背着包走出校门的暑假留校学生络绎不绝,他们十有八九是去校外做兼职。
有关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中七成以上都有过兼职经历,其中约三分之一做家庭教师,少数进入一些公司做翻译、文字校对、广告设计、软件开发等工作,此外的大多数人则不得不从事促销、市场调查等工作,这意味着他们时常要在烈日下四处奔波。
东南大学学生小余这个暑假晒黑不少。从放假那天起,他天天都在南京街头顶着烈日发传单。这几天,父亲担心天气太热一直催他回家,而他希望能通过兼职为在农村的父母分担一点经济压力。
“二十多天已经挣了1000多块钱,再干一阵子,下半年生活费就不用愁了。”小余显得很高兴,尽管他身上因为“桑拿天”长满了痱子。
兼职大学生以经济为目的的占很大一部分。调查显示,这个比例高于50%。但是,大部分此类兼职者是为了拥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零花钱。这些钱往往意味着一双耐克篮球鞋、一张奥运门票或者一笔去西藏的旅游费用,也可能是用于偿还自己的债务。
近年来,在大学校园迅速普及的信用卡使很多学生成为背上债务的年轻“卡奴”。武汉大学一位“卡奴”媛媛把钱包里三张处于透支状态的信用卡称为“三座大山”,还债压力迫使她放弃了跟家人一起去承德避暑的机会,而选择留在武汉做家教。她认为,自己的额外开支应该由自己埋单。
为找工作提高“软实力”也是不少大学生的初衷。四川大学三年级学生盘礼榕说:“用人单位都很看重学生的工作经验,我得靠兼职积累。”这是他第一个没有回家的暑假。在交谈中,他常常流露出对家人的想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当然也有人纯粹是兴趣使然。重庆师范大学学生马力在淘宝网上开店已有三年历史,主要卖一些女孩子的服饰。网站记录显示,她已经做成了2000多单生意。
“每次成交都让我有小小的成就感。”马力说,“同时也能在网上认识很多朋友。”她还把网上开店的酸甜苦辣写在博客上。她觉得,这种兼职丰富了她的生活。
与大学生对兼职的态度不同,大部分家长并不希望孩子兼职,只要求他们能好好学习。然而,谈到自己孩子课余打工,他们的脸上往往还是藏不住欣慰的笑容。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则认为,大学生从事各种经济活动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只要是18岁以上的成人,不完全依赖父母而选择独立生活,是合理的。”
高校对学生校外兼职的态度很谨慎,通常是“不提倡,不反对。”这也使得高校中兼职广告往往处于放任状态。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一块公告栏上,招聘兼职的广告贴了满满一栏,不少都许以每天50-100元的“高薪”,公告栏下人头攒动。很多人的第一次兼职就是在这样的“诱惑”下开始的。
“市场需要是大学生兼职盛行的根本原因。”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说。
与这种需要形成对比的是,据劳动保障部统计,2006年毕业的413万大学生尚有30%没有找到工作,他们将与今年的495万大学毕业生一起争夺不到300万个提供给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岗位。
(责任编辑:梅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