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为何步入歧途,又如何“改邪归正”?一位退休警察的故事,会带给家长们什么样的启示?
武汉退休民警陈甫俭 帮助18个“问题少年”走正路
记者张文龙 实习生李冰茹 董娟 通讯员李放军 付国志
提要:今年60岁的陈甫俭退休前是武汉市公安局监管处民警。
六次登门感动家长
1998年10月,武汉市派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特派员到社区,陈甫俭来到了硚口区崇仁街。当了解到辖区内某小学周边秩序混乱、学生擂肥、打架斗殴相当严重,陈甫俭就从这一块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他是一个好孩子,又聪明又英俊。”提起小伟,陈甫俭这样说。小伟的父母都在做生意,家庭条件优越。可也许是两人疏于管教,小伟经常和同伴一起偷盗、擂肥。“这么好的家境,再不管教,孩子的前途就没了。”陈甫俭得知后心疼不已。他决定进行家访,和小伟父母好好沟通,一起帮孩子走上正轨。那是深冬的一天晚上,天空下着鹅毛大雪。陈甫俭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小伟家。没想到,小伟妈妈说:“我自己的孩子我自然会管,哪里轮得到你来操心?”说完,就关了门。第一次登门吃了“闭门羹”,陈甫俭并不气馁,第二次、第三次……直到他第六次登门,小伟的妈妈刚好在家打麻将,可她却对儿子说:“你就去说,我不在。”儿子出来后,悄悄告诉陈甫俭,妈妈在家打麻将,却说她不在。陈甫俭在孩子带领下,进入房间。见有客人来访,大家都走了,小伟的妈妈这才不情愿地接待了陈甫俭。没想到一席谈话,小伟妈妈非常感动,决定和陈甫俭一起帮孩子走上正轨。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伟终于改掉了坏毛病。
把“问题少年”领回家
“你家被撬不要紧,可不要连带害了街坊邻居啊。”2004年9月,当陈甫俭决定收留6个“问题少年”到自己家中的时候,他听到了居民们的流言蜚语。
这是某校6名初一学生,6人从读小学时就纠集在一起打架斗殴、偷盗擂肥,学校老师万分头疼。一天,6人再次到汉口武胜路某商场盗窃,被商场保安抓住送到学校。学校决心将6人送往工读学校,便找到了特派员陈甫俭,让他帮忙联系转学事宜。“把他们送到工读学校去?”陈甫俭清楚,进工读学校是万般无奈的选择,不到逼不得已,是不能送孩子进去的。“能不能再想想别的法子?”老师们摇了摇头。“要不这样,把他们交给我试试,如果不行咱们再想别的办法。”晚上回到家,陈甫俭把老伴和两个女儿叫在一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要帮教他们,必须把他们接到自己家中,这样才能建立感情。”没想到,家人爽快地答应了。老伴魏胜利还提出,逢年过节,把孩子们都请来。
第二天,6名少年来到陈家。“进了门就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陈甫俭一席话,把大家都逗乐了。此后,陈甫俭经常把孩子们接到家里,对他们进行教育、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每年正月十五还把孩子们叫来吃汤圆,让他们做好新学期的打算……
经过陈家的常年帮教,6名孩子最终走上正途,其中1人还考取了武汉市财校。陈家为此获得了“爱心家庭”的荣誉称号,陈甫俭还被评为了“爱心爸爸”。
擂肥少年变成“三好学生”
阿华的爸爸是名残疾人,妈妈在他不到三岁时就离家出走了,本就贫寒的家里更是雪上加霜。阿华从小就养成了偷鸡摸狗的恶习,长大一些后,又开始在附近小学周围擂肥。
因交不起学费,阿华12岁时还没有读书。1999年,陈甫俭走访中了解到阿华的情况,决定帮助他。首先就是帮阿华找个学校,让他读书。可这谈何容易,阿华“擂肥”的名声很大,学校一听,都摇头不肯接收。陈甫俭好话说尽,一所学校才勉强接受他入学。可过了一段时间,陈甫俭得知,阿华因恶习不改,又被学校开除了。“你们不收他,我今天就呆在学校不走了。”陈甫俭只好“耍赖”。可学校仍不松口:“如果我们收他,他以后搞出什么事情你负责啊。”“要不这样,我们搞一个联合帮教组,一起承担责任怎么样?”陈甫俭想出了一个办法。说干就干。他立即找来管段民警、社区书记、主任,街道青教办、文明办等部门负责人,起草了帮教协议,还签订了责任书,各负其责。大家分工协作,有人负责监控孩子娱乐,有人辅导孩子做作业,有人负责在暑假进行管教……
就这样,阿华再次入学,学习成绩也慢慢赶了上来,还被评为了“三好学生”。如今,20岁的阿华已参加工作。“我对他的帮教还没有放松。”陈甫俭说。
令人揪心的“网吧少年”
小文是个不幸的孩子。他妈妈在云南贩毒时被抓获判刑,父亲则长期吸毒。由于疏于管教,小文很小就开始偷盗砸抢。更令人气愤的是,他爸爸为了酬资吸毒,竟经常向儿子要钱,不给就拳脚相加。无奈,小文只好靠偷东西满足爸爸的要求,每日提心吊胆,最终竟彻夜不归,整天混迹于网吧内。
陈甫俭得知后,在自家腾出一间小卧室,把小文接到家中。“孩子,你今后就住在我家,我供你读书。”“爸爸找来了,要打我。”小文怯生生地说。“没事,他找来了,还有我呢。”就这样,小文在陈家暂住下来。
可没几天,小文就不见了。“这孩子肯定是怕爸爸,躲到网吧去了。”这时,天色已黑,可想到孩子蜷曲在网吧,陈甫俭放心不下,踩着夜色出门了。没想到,这一找就是两个多月。那段时间,附近几乎每一家网吧、游戏机室,都多次留下了陈甫俭的足迹。深冬时节,他每天都是凌晨1时多才回家。“最让人气愤的是,网吧老板经常向我撒谎,知道我去了,就事先通知小文藏起来,或者说他没来网吧。”
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陈甫俭在一家网吧的厕所里,找到了小文。“看来,总是这样不是个办法。”陈甫俭打听后得知,小文的奶奶住在汉阳,就把小文送到了奶奶家。“如今,我还在关注着他,稍有松懈,孩子就可能又走上老路。”他说。
(文中少年均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