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东萨塞克斯郡的中文路牌
华人移居英国已有近200年历史,但长期以来华人及其社区被当地社会看成是“沉默的一群”。
参与竞选地方议员,是英国华人在基层参政的主要方式。随着马来西亚华人移民吴美莲1986年竞选伦敦路易斯汉姆区议员成功后,越来越多关注地方发展的华人跃跃欲试。20多年来,英国各地先后有约20位华人担任过地方议员。
如今,华人地方议员年纪最小的仅20多岁,最大的约60岁。在今年5月的地方选举中,英国东南部东萨塞克斯郡的成世雄一家三口同时当选为区议员,一时传为佳话。成世雄说:“我们胜出靠的是对人的诚意和诚实勤劳。”
不善言辞的成世雄说,他参选议员源于10年前一次不愉快的经历。当时,他的中餐馆生意很好,不少客户建议他把店面扩大一两平方米,但当他按照规定把申请递交给当时的地方议员时,却遭到了有些粗暴的拒绝。为此,他萌生了参选议员的念头,为自己寻找“权利”。没想到竟然竞选成功,成了英国最低一级的地方议员。目前,他已连续10年担任地方议员。
在开车带记者到邻近的镇中心参观的路上,成世雄指着公路一个大转盘边写有“欢迎光临”字样的中文路标自豪地说,这是他担任议员两年后力促当地政府搞的路牌,6个进入东萨塞克斯郡的路口都有这种写有中文的路牌。
在参加英国地方议员竞选时,鉴于华人人数不多,居住分散,因此候选人往往刻意回避华裔代表的身份。吴美莲就强调,她绝非作为华人代表而当选,单靠华人、甚至亚裔社区的选票,她永远都不会当选。此外,鉴于华人地方议员候选人都由各自党派推举并协助筹措竞选经费,他们提出的竞选主张通常围绕所在党派的政治主张和当地民众关心的议题,华人及其社区的呼声因而不得不退居其次。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以华人社区利益为主的议会游说逐渐成为英国华人“集体发声”的开始。当年7月,英国政府开始就《移民、庇护和国籍法》草案接受公众咨询。该草案在涉及投资移民、留学生以及英国华人的支柱产业——中餐业所雇用的劳工等切身利益方面都增加了一些不利的条款。但是,大多数华人并未注意到改变的法律细节。
有17年移民法研究经验的华人女律师、“北伦敦华人协会”主席李贞驹敏感地意识到新提案有问题,于是她所在的英国最大华人律师行——李贞驹律师行主动担当反对新移民法草案华人社区协调人,亲自前往英国7个华人集中的地区,开办移民法讲座,解释法案内容,争取签名支持,并呼吁全英华人社团致信各级议员反映不满。
李贞驹说:“我们强烈意识到立法机构对少数民族社群特别是从事餐饮业的外族人口缺少了解。”经4个多月的奔波呼吁,英国上议院在2006年中国春节前对华人提出的4点意见作了修改,并最终获得下议院的通过。
李贞驹兴奋地告诉《环球》杂志记者,“我当初根本没想到会有现在的结果,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更让她振奋的是,这是英国华人首次团结成一股政治力量站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游说的成功大大地激发了英国华裔青年的参政议政的热情。2006年6月,数百名华人医生、厨师、建筑师等与印度、土耳其等少数族裔群体联手到英国议会前举行示威游行,反对英内政部将有权申请永久居留的年限由4年改为5年,并向议员递交了请愿书,到首相府呈交抗议信。
华人参政议政并没有随着《移民法》的修改完毕而告结束。去年10月,李贞驹等又率先在英国上议院发起“华人参政计划”。李贞驹说:“英国有60多万华人,是英国第三大少数族裔,但他们中只有一半参加选举登记。华人不应再继续成为‘沉默的人群’,应该采取行动,联合成一个整体在英国政治领域获得发言权。”
在计划启动仪式上,负责移民、司法公正、反恐等内政事务的上院议员安娜莉说,这是上议院首次举办少数族群参政动员活动,希望华人能尽早参与英国政治,让政府在立法通过前听到华人的声音,也希望“今后其他少数族群能够效仿”。
英国华人每年为国库创造15亿英镑(约30亿美元)的收入,随着人数和经济实力提升,就连英国各党派也不敢忽视或放弃众多的华人选民。2002年,英国议员迪斯莫尔发起成立多党派英国华人议会小组,致力于在英国议会中推动在英华人的利益;英国选举委员会也特别资助一个名为“选出华人明天”项目,吸引华人参加选举投票,进而推动公民教育和政治参与。英国议会更是会在制定与华人相关的立法时倾听李贞驹等华人代表的声音。
中国驻英国使馆领事部参赞林旭对在英华人的参政愿望表示赞赏。他说:“近年来,英国华人和华人社区越来越受到主流社会的关注,华人以参政议政的形式反映诉求,这是争取自身权益的最有效途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