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
潮 白
昨天,广州市籍汽车保有量突破了100万辆大关,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汽车保有辆过百万的城市。这究竟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现在下结论可能为时尚早,还有待时间的检验。然而,前车之辙,后车鉴之。
上海咱好多年没去过了,不知道情况怎样;北京是故土,每一年回去都不免为那里的交通状况感到悲哀,人们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路上堵车了,首都被称为“首堵”,真是恰如其分。
广州市籍汽车保有量突破了100万辆大关,从“消极”的角度看,是否同时也意味着在向“广堵”靠拢呢?每天若干时段道路交通状况的严峻现实,以及道路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汽车增长速度的悲观预测,令我们不能不承认存在这种趋势。怎么办?谁都知道,发展自行车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何况业内不少人士还认为广州是个“天生丽质”的自行车城市。但是一如我们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本来覆盖率达到了97%,作用相当明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要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了,偏偏我们自己毫不珍惜地给放弃了。自行车也是一样。《羊城晚报》昨天做了个专题,分析广州“禁摩”之后猛增的“单车热”何以迅速降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路况太差”,不仅上路难,而且停车难!
在广州骑自行车,早就没有了从前的那份潇洒,想当年--其实也没有多少年吧,连广州大桥都辟有两条专门的单车道,更不要说在其他许多路段大抵还有林荫伺候。现在,我赞同一种说法,骑自行车有一种受辱的感觉;而且,至少需要一点儿胆量,本来嘛,没有你的路,你偏偏还要上路(幸好骑自行车跟抢劫之类还没沾上边,否则就此来个“禁单”,逐出历史舞台也说不定),那就要求骑车人眼睛盯着前头,又要瞄着两边,耳朵还得同时听着后头,须臾不可怠慢,因为广州的汽车开起来也基本上全无规矩可言,冷不防哪里就会窜出来一辆。而且,广州的司机也基本上没有什么耐心,蛇行而进,不提防它,倒霉的是你自己。这是我一个对骑自行车痴心不改者的经验之谈。
正在修订的《广州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指出,城区新建道路必须增加单车道。老实说,我对这一条不抱任何希望。从宏观层面说,中国的规定多得是,鲜有能够落到实处的;从微观层面说,汽车造出来了,老百姓买回家了,不是看着过瘾的,而是要开出去上路的。单车道可能增加出来了,但随着汽车的不断增多,为了让它生存,只有打压带不来多少GDP的自行车的生存空间,这是必然。其实,现成的例子已经可以说明问题。在我每天走的滨江东路,倒是有一段标志着是自行车道,但是从来都停着各种车辆,它们就那么堂而皇之地霸占在那里,这样的自行车道有跟没有不是没什么两样吗?
据说,目前广州平均每天净增汽车500多辆。那么,这样下去的话,“首堵”的今天,很可能就是广州或者别的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的城市的明天。也许不远的将来,有车的家庭,反而成了沉重的负担,也免不了上路难、停车难。在更远的将来,也许堵得全中国都水泄不通,才会检讨今天的产业政策吧。在我之后,哪管道路拥堵?倘若本着这样的心态,问题不可能有解决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