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上午发布 年度流行语紧跟社会热点—— “福寿螺”入选十大流行语
报告同时显示 “A、@”都成人名 网络语言口语化严重 “丫”字大量使用
本报讯 (记者曹雪)“福寿螺”、“平价医院”、“百家讲坛”……这些在2006年被炒得火热的事件,进入了去年报纸、广播、电视的十大流行语之列。
此外,人们的姓名更显丰富多彩,字母A、符号@都成了人的名字。
今天上午,教育部和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报告对流行语、我国的姓名状况、网络用语等方面都进行了分析。
求新求变
A、@都成人名
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姓名用字范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字母A、符号@都成了人的名字。
调查发现,带传统色彩的人名和洋化人名同时发展。当前人名中,带有传统文化意味的名字有所增加。如“宇轩、子豪、子涵、浩然”四个名字已经进入北京市使用最多的20个人名排名。
而另一方面,模仿外国人名以及与外语谐音的人名也不断涌现,如“丽娜、露西、洁妮、杰妮”等,甚至还有人模仿西方姓名,名在前姓在后,如“奥迪锐娜王”。此外,还有将外文字符引入姓名的,如“赵一A”。
就在2006年,北京市一位市民到公安部门申请改名为“@”。报告说,这一现象虽然非常个别,但也是一种新的动向。网络语言
口语化严重
报告指出,有一些以前不常用的字在网络中被大量使用,如“哦、嘛、嘻、丫、嗯、耶”等等,反映了网络语言使用偏重于口语化、情感化的特点。
例如“丫”字,它在新闻语料中出现了5324次,在博客中出现了5485次,在BBS中出现了56490次。这个字主要出现在语气词、“丫头”中。
此外,博客语言中,“我、我们、自己、你”之类的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比报纸、广播、电视都要高。流行语
反映重大事件
报告同时分11类列出了报纸、广播、电视的年度十大流行语。这些流行语大多是反映语言生活和社会重大事件的标志,如“百家讲坛”、“冥王星降级”等。
2006年度报纸、广播、电视十大流行语(部分)
综合类: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青藏铁路、自主创新、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中非合作论坛、长征精神、消费税、非物质文化遗产、倒扁
经济类:循环经济、基金热销、交强险、商业贿赂、自主品牌、外资银行、流通股、二手房、现代物流、能耗
文化类:文博会、文化创意产业、孔子、原生态、百家讲坛、于丹、潜规则、易中天、草根文化、恶搞
社会生活类: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社会保障、房价、养犬、看病难、一卡通、留守儿童、北京车展、海选
医疗卫生类:社区卫生服务、禽流感、假药、食品安全、多宝鱼、平价医院、“欣弗”、福寿螺、狂犬病、红心鸭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