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 到时候能不能买到月球仪
李春来: 有关单位正在准备用我们的探测数据制做月球仪,探月卫星发射后应该在市场上能买到。
网友: 中国探月工程现在还存在哪些风险,如何克服?
孙泽洲: 航天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月球探测任务更是高风险的任务,从国外探月计划成败的统计可以证明这一点。嫦娥工程的任务本身就决定了风险的客观存在。从卫星系统分析,主要的风险是环月前卫星9—10次的变轨是否能准时、精确地完成。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第三次近地点和第一次近月点变轨,此两次变轨均具有短暂性和唯一性的特点。从方案设计、产品质量控制、试验验证、预案制定等多方面着手,来降低风险。
郝希凡: 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头一次飞离地球,对地外星体进行探测。
在工程技术上,我们现在技术状态还不完备,我们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地球卫星系统进行探测,我们的卫星技术源自于地球卫星,还需要在月球环境下进行考验,我们的测控技术以前只执行过40000公里以内的任务,到月球38万公里远,我们的同志们发挥了丰富的创造能力等等。这些工作,保证我们利用现有基础,快速完成嫦娥一号工程研制工作。
在科学上,我们的科学家们勇于探索,提出科学目标,研制探测设备,做好数据接收和分析的准备,这些都是我们的特色,也是对我们的考验,原因很简单,对月球探测的数据,我们没有办法直接标定和检验这些数据的正确性,必须通过科学的分析去检验我们的成果。
网友: 嫦娥一号卫星要测出月球的三维影像,是不是要多次变轨?这个变轨的能量是怎么得来的?
孙辉先: 与人类的立体视觉相似,获取三维影像的前提条件是从两个以上的不同角度对同一个目标进行观测,然后进行立体影像合成。通常情况下卫星是利用三个角度进行观测。观测的时候是利用卫星飞行时的推扫完成的,不需要进行多次变轨。利用月球的自转能够对整个月面进行覆盖观测。
李春来: 需要一个地球月左右的时间轨道才能全部覆盖月球表面。变轨的能量由卫星提供。
网友: 上半年,我国刚刚经历了鑫诺二号卫星的失利,同样的问题会不会出现在嫦娥一号卫星上?
孙泽洲: 航天的质量工作中有个“举一反三”的要求,其他型号的问题,我们都会针对嫦娥一号卫星进行举一反三,杜绝同类问题的发生。
网友: 在以往的探测中,经常会出现某个探测设备突然失灵,从而导致整个任务失败或不能完全达到目的。嫦娥一号卫星的探测设备能不能保证可靠地完成任务?在没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如何保证载荷的性能满足要求?还有没有其他可能导致设备失灵的因素存在?
孙辉先: 有效载荷的八种探测仪器共24件设备,对实现科学目标的影响是不同的。有的设备至关重要,万一失效会影响整个探测任务的完成,如有效载荷的数据管理设备,由于它是所有有效载荷的公共数据通道,失效后会影响所有的探测数据的正常下行和探测仪器的控制。这些设备一般都设立了备份,也就是说当主设备失效后,可以启动备份,继续工作。
八种探测仪器中的任何一台失效,只会影响这一台设备的探测结果而不会影响其他设备。
在探测设备中的重要部件,比如:电源模块有的也设有备份,我们称做“消除单点失效”,以此来提高仪器的可靠性。所以探测仪器当中任何一个部件的失效将不会导致整个探测任务的失败。
所有的探测仪器在地球上都进行了定标和演示验证实验,以保证到月球之后可以正常工作。
当然,同任何航天项目一样,都存在着风险,如由于空辐射环境的影响,可能导致元器件的失效,而引起设备的损坏。但是任何一台探测仪器的损坏只会影响我们实现科学目标的程度,而不会导致整个探测任务的失败。因为每一个科学目标都可能有两种或者三种设备来完成,第三科学目标是由微波探测器一种设备完成,而这个设备中有四个不同的波段,任何一个波段的失效其他三个波段仍然可以完成科学目标。
网友: 我国的长征三号甲火箭目前的发射成功率是多少?是不是可以认为,嫦娥一号的发射没有风险?如果不能这样肯定的话,火箭还在哪些方面存在隐患或风险?您认为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金志强: 我国长三甲火箭目前的发射成功率是100%。但并不能说发射没有风险。我们的发射次数还不多,长三甲火箭从1994年首飞至今只发射了14次。从设计的角度,长三甲火箭设计的飞行可靠性指标是0.95,所以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讲,是不可能确保每一次发射都成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航天发射既是高科技也是高风险。
从射前准备来说,存在发射中止的风险,比如天气因素,还有射前准备问题。长三甲火箭是我国大型三级低温液体运载火箭。由于其低温推进剂液氢液氧温度非常低(摄氏零下253/183度),要求产品绝热性能要好,如果加注过程中或射前出现管路或连接器泄漏、冻住等问题,将可能导致中止发射,再次组织发射至少在3天后,可能错过嫦娥卫星的发射窗口。
火箭从准备点火、起飞到星箭分离的20多分钟的飞行过程中有50多个重要的飞行动作或关键环节。这些环节如果出现问题将可能导致发射失败。具体来说,两大系统比较关键。一是控制系统,它相当于人的大脑,是控制火箭飞行的神经中枢。它主要由软件和电气系统产品构成,电气系统产品最担心的就是电子元器件的偶然失效。二是动力系统,它是给火箭飞行提供动力的,它的许多低温活门非常精细,性能指标要求严格,有的导向间隙只有0.04-0.08mm,若有多余物卡住,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动力系统最怕的是多余物。
当然,对这些环节的产品我们都采取了措施,有的是采取了冗余办法,有的是在地面加严了测试检查。同时,这些动作和环节都经过了以前成功飞行的考验。但是,成功不等于成熟,成熟不等于可靠,一次成功不等于次次成功,所以说风险依然是存在的,只是要尽可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网友: 郝主任,非常感谢您的回答,但愿这样的活动以后您能组织多做一些,我们非常愿意将我们的一些想法和疑惑向您请教,对国防科工委能够有这样的网上活动我们感觉到政府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谢谢您,谢谢国防科工委的相关组织人员。
郝希凡: 谢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