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凌晨3时38分,在抢险矿工和解放军、武警官兵的昼夜封堵下,直接导致山东“8·17”溃水事故的汶河支流柴汶河溃口处封堵工程基本实现合龙,为下一步开展井下积水抽排和人员救援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报记者黄超摄
本报新泰8月19日电记者黄超报道:今天凌晨3时38分,随着最后一车土石倾泻夯实,不断倒灌向山东新泰华源煤矿的柴汶河水被成功封堵。此时,与洪水整整搏斗了30个小时的1500余名济南军区官兵和武警山东总队官兵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意。
他们争取到的每一秒钟,都为下一步开展井下积水抽排和救援172名被困矿工创造了良好条件。
记者在现场看到,抢险官兵兵分两路,一路采取抛掷矸石袋、大块砖石等方法稳步推进;另一路利用汽艇和舟桥设备架设的野战浮桥,从溃口处上方抛掷立方体铁笼,水陆并进,大大加速了堵漏进度。同时,济南军区还首次动用卫星系统,直接与总部和军区指挥中心实时通信和影像传递,提高了抢险决策的科学性。参与抢险的1500余名官兵轮番上阵,累了就在河边坐坐,饿了就啃啃馒头,争时间赶进度。
截至发稿时止,官兵们与地方救援人员一起,解决了部分堤防存在的漏水和管涌的问题,将堤防进一步加固增高,溃水煤矿已经完全与肆虐的河水隔绝。从各地调来的各种大型抽排水工具已经陆续投入工作,抢险官兵将全力配合地方搜救力量,努力抢救被困井下的172名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