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创下近10年来最大涨幅
在美联储降息消息面及周边市场走强的带动下,恒生指数昨日开盘高开754点。午后受中国外管局选择天津滨海新区为个人对外投资试点消息刺激,恒指再度出现一波放量拉升行情,最终报收21595.63点,全日上涨1208.50点,涨幅达到5.92%,创下1998年来单日最大涨幅。
韩国首尔综合股价指数收盘大涨5.69%,创5年半来最大单日涨幅;日经225指数创2006年7月来最大单日涨幅。
A股报复反弹未来尚待观察
在亚太股市的刺激下,A股以更为强烈的方式报复性上涨。地产、钢铁、银行三大板块集体领衔反攻,多数个股全面普涨,行情节节攀高。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昨日股市的大涨将次级债风暴带来的巨大压力暂时缓解,但是次级债“外患”是否已经平静仍是未知数,面临宏观调控压力和优质蓝筹股也出现泡沫的“内忧”,再次逼近5000点的A股市场依然徘徊在十字路口。
外患:“美次按”危机下周可见分晓?
对于昨日A股的大涨,很多机构并不意外,来自外围股市的“因”已经起了变化,对国内股市冲击的“果”自然也会变化。但是,对于美国次级债这只掀起全球金融危机的“蝴蝶”,是否已经愿意休息,目前争论依然剧烈。
乐观方亚太经济基本面依然良好
瑞信董事总经理兼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称,由于全球联手干预救市,上周五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已经翻红,美国次按风波是否结束最快下周就会见分晓。近期股市急速下挫,商品市场也自高位大幅回落。陶冬指出,各类资产价格下降,目前是一个入市时机。
而新加坡德勤会计事务所亚太区行政总裁马志强认为,从基本面看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占美国整个金融市场的比重很小,因此不应该演变成对全球金融市场的重大威胁。最近的全球金融市场危机亦并非全部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问题所导致。从目前情况看,美国并未即将进入经济衰退期,中国的消费水平仍然保持强劲,亚洲经济的基本面依然稳固。
谨慎方断言危机已消尚早
英国施罗德投资管理公司中国总裁高潮生否定了陶冬的看法,认为下周将不会得出美国次按风波能否平息的明确结果。他指出,这次危机对世界造成的影响,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情况很相似,各国政府前所未有地倾力救市可见危机的严重性。
东莞证券首席分析师李大霄也表示了审慎的态度,“次级债风波本质上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所导致的,虽然流动性的危机暂时缓解,但美国房市进入衰退的趋势并没有扭转。另外,在次级债风波的巨大冲击下,日元息差交易等衍生品交易产生的流动性充裕局面是否能持续也需要观察。”
内忧:资产扩容能否跟上资金扩容?
中信证券在昨日的报告中提出,在当前点位判断后期走势变得非常困难,A股市场似乎正陷于“外患内忧”中,外患主要有近期周边市场的暴跌,内忧则包括通胀过高引发进一步紧缩预期以及第一批特别国债发行。虽然外患暂时缓解,但内忧依然存在。
乐观方业绩足以支撑牛市氛围
富国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林文军认为,下阶段只要热点板块量能配合,没有重大利空出现,短线多头的上冲气势还将得以保持,“换一个角度看,境外市场的震荡也会导致一些热钱流入A股市场,这是利好的因素”。
南方基金投资部总监许荣表示,“我们还是过去的观点,无论是外围市场的波动还是国内的宏观调控,不会改变A股走牛的基本面”。
中信证券的看法是,市场最终的决定因素仍然是业绩。公司认为次级债因素带来的波动并不直接影响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也不改变国内的资金面,A股市场目前已进入“后股改”上市公司有动力释放业绩的时代,未来仍可受良好的基本面业绩支撑。本次震荡后A股市场的热点将发生一定的转移,市场热点有望从一线蓝筹延伸到二线绩优股上。
林文军认为,对高企的CPI并不用担心,只会让居民更担忧负利率导致资产的缩水,加速储蓄向股市的转移,由于新基金、次新基金将于近期建仓,大盘蓝筹板块有望继续走强,“站上5000点应该不会太远”。
对于可能面临的宏调压力,林文军的看法是,“未来的影响不好评价,但起码对三季度的业绩不会有影响,现阶段作为机构是不敢轻易看空的,走一步看一步”。
谨慎方外延增长难解整体估值过高
但是对近期A股表示担忧的投资者也不在少数。
中投证券广州营业部昨日上午建议客户现阶段对涨幅过高的金融股和有色股谨慎。
李大霄也表示,“无论如何说,目前估值的水平毕竟还是贵了。沪深300指数按2008年的业绩也已经高达近30倍,很多公司已经严重透支了未来的业绩,如果未来业绩低于预期,将遭受市盈率和业绩的双重打击。”
虽然管理层一直在努力改善,但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未来一段时间,资产扩容或仍将“跑输”资金供给。在负利率的压力下,储蓄在加速向A股分流,上周销售的几只基金单日申购额都是高达几百亿的天量。目前管理层加速对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的审批也是出于积极扩大资产供给的考虑。但五矿发展、西飞国际、深能源等个股出现“见光死”的情形,也说明公司股价已经部分透支。
李大霄指出,包括红筹回归以及资产注入等外延增长只能解决部分股票估值过高的问题,无法解决整个市场估值过高的难题,近期的反弹只是暂时性的,对A股必须保持足够的谨慎。境外次级债风波如果再起波澜,对A股的冲击将会更大。
本报记者 贾肖明 见习记者 叶苗
图:
制图/陈健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