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西安宁河流域,为仅次于川西平原的四川第二大平原。其光热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十分丰富,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立体农业的基础条件十分优越,是我国同一纬度地区唯一一块不受台风侵袭、具有南亚热带气候型地区,是长江上游乃至整个中西部地区农业资源最独特、最丰富、最具优势和开发潜力的地区。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开展安宁河流域农业综合开发,系四川省委、省政府在攀西地区再造第二个“农业天府之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四川乃至我国中西部农业产业化探索一条新的路子”,建设“我国长江上游生态经济创新区、生物资源及生态产业基地”。作为国家级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从项目的规划设计开始,省政府就十分重视,并将之作为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着力把攀西地区打造为我省重要的高效农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
本项目于1999年7月正式启动实施,总投资20.11亿元人民币,其中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2亿美元。主要分布在凉山州西昌、德昌、会理、会东、宁南、冕宁、布拖、昭觉、喜德、普格等10个市县,攀枝花市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共15个县(市、区),包括水利工程、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和机构建设等25个子项目。2006年12月31日关闭账户。2007年5月,顺利通过了由第三方执行的完工监测,得到世行官员和监测团专家的高度评价,认定圆满完成了评估和中调的建设目标,项目整体评级为“满意”。
通过近10年的建设实施,本项目共计完成投资21.33亿元人民币,比中调确定的21.96亿元人民币总投资节省6300万元人民币。先后建成大桥漫水湾水利枢纽和渠系配套工程、晃桥水库和渠系配套工程、胜利水库灌区工程,修建干支渠248.7公里,实现灌面20193公顷,年提供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11.17亿立方米;建成商品粮基地3496公顷、高标准蔬菜基地1200公顷、果园2749公顷;改造发展养蚕户19610户,扶持发展山羊和绵羊养殖户19163户、商品鸭养殖户800户、商品兔养殖户200户和600余头奶牛养殖基地;配套建成种子、精米、脱水蔬菜、乳业、玫瑰油加工厂和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等设施。项目实施以后,凉山州、攀枝花市粮食产量分别年均增加108601.73吨和60830.1吨。项目区直接受益人约为26.5万户、9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25.05万人,项目区贫困面由评估时的33%缩小到13%。根据完工监测的数据,安宁河项目的效益指标超过评估目标,总的经济内部收益率约为27%,比评估目标高两个百分点,净现值23.3亿元人民币。
世行贷款安宁河项目的建设实施,将安宁河流域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整整提前了10年,从根本上改善和增强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调整和优化了农村经济的结构,大幅度增加了粮食等农作物的产出,提高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有效地促进了项目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国家的民族政策优势,被当地的少数民族同胞称颂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受到了普遍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