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龙
首都成了“首堵”,这是工作、学习、生活在北京的市民不得不面对的尴尬。如今“首堵”问题终于找到一个突破口:8月17日至20日,北京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进行“好运北京”环境交通测试,4天的测试期内,130多万辆机动车停止上路,公共交通平均提速6公里,污染物排放浓度的积累速度明显放缓。
(《中国青年报》8月22日)
路上车少了,不堵了,气顺了,这样好的交通,能延续下去吗?从最近各大媒体上的反馈来看,不少北京人似乎都在期待:单双号限行,能走得更远!
北京市这次采取临时交管措施期间,电视台记者在街头进行随机采访,一位私家车主不无自豪地说:“今天是双日子,我这车是双号,也没开出去,也算是为奥运作一分贡献吧”!我有些不解:既然那么多声音呼吁要限制车辆上路行驶,为什么不去限制买车?既然要限制买卖,为什么不从源头上开始限制车辆的生产?可在一个越来越现代、文明的社会,人们难道不能拥有对交通工具的自由选择权吗?
法国巴黎大区拥有1100万人口,500万辆汽车。最近我在巴黎小住三日,几乎未曾遭遇过一次堵车,当然,可能是因为许多巴黎人都外出度假了。导游说,巴黎市区尽管平时人多车多,但很少会出现我们那样的“首堵”现象,这是因为巴黎的地铁网点密集,无论你站在巴黎市区的哪一个点,离你500米内肯定有一个地铁站。巴黎地铁每天的客流量超过600万人次,所以欧洲人形容每天从地铁进进出出的巴黎人是“老鼠”。
巴黎不仅满足于地下疏散人流,他们今年7月还启动了一项“骑车自由行”的自行车自助租赁服务,鼓励市民短距离骑行,半小时内把租用的自行车还回,租金全免,超过半小时,开始按递增的方式支付租金。如办理年卡,全年费用仅为29欧元。在巴黎市区,几乎随处可见待租的自行车。
更绝的是,在国内许多城市拆除沿街店面,拓宽市区主次干道路面,以提高车辆的通行能力时,巴黎却反其道而行之,取消路边停车侧道,兴建大型地下停车场,把腾出的路面拓为景色宜人的人行道。导游说,这样改造以后,某种意义上“逼”得车主无路可走,只有乖乖地绕道而行,或者安步当车。
有人说,大城市现在车满为患,随之而来的是车辆拥堵、废气排放、热效应等问题。限制一部分车辆出行,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不仅仅是奥运会期间可以进行,平时同样也可以施行。虽然我是“步行族”,但我不以为单双号限行是一种上策,以巴黎为例,只是想说明一个道理:解决交通问题的主流,应当是积极发展公共交通,应当是疏,而不是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