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创新引领未来,人才支撑跨越。创新人才的短缺直接制约了四川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因此,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而培养、造就创新人才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导顾新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区域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一个地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小组先后五次对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根据最新公布的报告显示,四川区域创新能力由2004年的第11位,下降到2005年的第18位,下降了7位,仅次于下降最多的吉林省(下降了9位)。四川区域创新能力在西部地区中排在重庆(第10位)、陕西(第11位)之后,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
创新的主体是人才,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的素质高低,取决于创新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实施正确的人才战略,确立创新人才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努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充分发挥创新人才的作用,不断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增长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促进四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需要抓好以下几点:
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要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树立敢为天下先的理念,倡导激励创新、鼓励冒尖、包容个性、宽容失败、团结协作的良好创新文化氛围,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意识,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活动得到鼓励,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形成尊重创新劳动、尊重创新知识、尊重创新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调动创新人才的创造性。
创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教育体系。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教育体系,使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被激发出来。大力推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稳步提高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和创新之中。
建立激励创新的有效机制。完善现有激励机制,在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的前提下,推动建立多样化、市场化、国际化、选择化的激励机制。多样化就是要突破激励手段单一的现状,采取灵活多样的激励措施;市场化就是指科研机构、高校、国有科技型企事业单位要充分借鉴民营科技企业激励创新人才的做法,同市场经济的发展紧密接轨;国际化就是要在充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制度环境的前提下,有效吸纳、借鉴国外先进的激励理论与激励措施;选择化就是指要改变创新人才只能被动接受激励措施的现状,提供多种可选择的激励措施,赋予创新人才主动权,以增加激励措施的有效性。收入分配制度的设计要向创新人才倾斜,使其创新贡献真正得到回报。
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通过市场,实现创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创新人才选拔机制,提高人才配置使用效率,形成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打破选人用人中论资排辈的观念和做法,使创新人才能够脱颖而出。要在用人机制中引入竞争,激发创新人才的创新欲望,激活创新潜能,实现创新人才的优胜劣汰,通过机会均等的竞争,达到人才与岗位的最佳结合。打破创新人才的部门所有制,打破职务的部门所有制,鼓励创新人才合理流动,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种人才资源,既要重视省内创新人才的培养,又要加大引进省外、国外创新人才的力度。
构建创新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加强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各类开发区和企业为依托,以支柱产业、重大项目为载体,为创新人才发挥作用构建平台,使其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真正做到以事业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