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46位专家联名上书,吁请国家重新开展“野人”科考 |
省科技厅建议专家论证其可行性 科考队30年前曾从神农架带回毛发
本报讯(记者 刘渐飞)今年是我国首次神农架“野人”科考30年。记者昨日获悉,湖北46位专家联名上书,吁请国家重新开展“野人”科考。
8300字建议书呼吁重新科考
记者昨日看到,这份建议书题为《关于重新组织开展我国神农架“野人”科学考察的建议》,长达8300多字。该建议书的执笔者为省文物考古所研究员、古人类研究专家王善才。
这些专家认为,重新进行“野人”科考意义重大,可组织多学科的综合考察,按“搁置争议,重在考察”的原则进行,避免陷入是否有“野人”的争议。无论最终是否确认有无野人存在,都会这个千古悬念画上一个句号。
“这是我有生之年的最大愿望!”王善才说。
30年前科考队曾带回毛发
据悉,上世纪70年代,神农架当地多次有人报告目击“野人”,引起科学界关注。1977年,中科院和湖北省政府联合组织了包括古人类、动植物和地学等学科专家在内的100多人的科考队,到神农架林区开展了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野人”科考。
“当时科考大本营有分别负责军事、思想和科技的3名指挥者,我负责科技方面的工作,是3名指挥者之一。”王善才回忆,那次考察虽未发现野人活体,但搜集到了不少疑似野人的毛发和粪便,寻访到了大量目击者。而且,搜集到的毛发经北京、上海和武汉三地权威机构鉴定,“这些毛发非猿猴,非人类所留,比猿猴高级但比人类低级”。
专家称科考非政府主持不可
专家们认为:要想揭开神农架“野人”之谜,非国家有关部门出面主持不可!各级政府部门必须给予大力支持。否则,是很难完成这一人类历史上伟大使命的。
记者昨日获悉,接到省政府批转的“重新组织“野人”科考建议”后,湖北省科技厅、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科协均表示支持重新组织“野人”科考。省林业局则表示:“在未发现新的重大线索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对神农架野人问题组织考察……
目前,该建议已受到了省领导重视,省科技厅已建议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其可行性。
■退休高工邓执中谈与野人生活的五昼夜
“野人”既可怕又可爱
建国前曾被“野人”抓去同“野人”一起生活了五天之久的邓执中老人(原任一海轮政委、系高级工程师)回忆,他当时共见到18个“野人”,为一个群体。无论大、小,“野人”都是浑身长毛,两脚直立行走,样子像人,没有尾巴,行走迅速,比人走路快。
“野人”抓他时,是背着他走的,他吓昏后很长时间,醒来却在“野人”住的洞中躺着,被“野人”看守。他也曾试图逃走,但走了几小时后,很快就被“野人”追上来又把他抓了回去。
几天后,见他不愿吃东西,“野人”把他送回到一个村子附近扔下,转身就走得无影无踪了。这次遭遇虽已过60多年,但至今仍有些情节还记忆犹新。不过,想起来,“野人”既可怕又可爱!
■对话科考“野人”张金星
“对野人的研究不能伤害到他”
独自进入神农架深山,13年来痴迷“野人”考察,并蓄须明志,矢志解开“野人”之谜——昨日,科考“野人”张金星在电话那头兴奋地说,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他早就盼着这一次大型“野人”科考的到来了。
记者:听说你几次看见过“野人”,最近一次看见是在什么时候?
张金星:前年6月份,那是我13年来第4次看见“野人”。那天突然下雷阵雨,我跑进一个山洞避雨,忽然闪进来一个“野人”,但是他看见我很害怕,一晃就跑了。
记者:你一看就知道是“野人”?长什么样子?
张金星:身高大概2米左右,浑身棕褐色毛,直立,脸上有毛,面目看不很清楚,但是看到比较平,不像猩猩那样前凸,已经非常接近人类了。
记者: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吗?
张金星:没有,很自然。“缘分”吧,我就感觉会遇见他,而且他会留下点什么。果然一找,有一些毛发和脚印。
记者:你说见过4次“野人”,但都没有拍照?
张金星:没有。都是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根本没有准备。
记者:“野人”的神秘,为神农架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收益和名气。
张金星:这个当然,也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但是我认为,如果一个地方完全靠“野人”发财创收,这是不道德的。其实我手上有很多东西,可以揭秘,但我一直在等待一种合适的环境。
我害怕奥秘揭开的那一天,“野人”这个物种会受到人们过度得关注,甚至是掠夺,他们会失去自我。我们对“野人”的研究不能伤害到他,不能离开神农架。
长江商报 本报记者 刘春燕 实习生 朱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