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校面试培训班走俏沪上引发争议——
能力测试将沦为新的“应试产品”?
【新民网·晚报晨讯】 近年来,随着香港高校在沪招生悄然升温,一些学生和家长卯足了劲争夺“入场券”。沪上一家语言培训机构近日刚推出12个课时的香港高校面试秋季培训班,就引来学生和家长追捧,报名者中还有不少高二学生。
半成以上高二学生
小李就读本市一所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今年刚升高二。趁着还没开学,他前几日赶来该培训机构报了名,参加“十一”黄金周期间的香港高校面试秋季班。小李告诉记者,他一直想去香港读大学,所以未雨绸缪先培训起来。据了解,像小李这样报港校面试培训班的高二学生不在少数,截至目前,同期三个香港高校面试秋季培训班,每班已有六七十人报名,其中,半成左右是高二学生。
今年6月,该机构曾首次尝试推出港校面试培训班。结果,报名的学生趋之若鹜。到培训班的最后一天,仍有学生坐飞机赶来要求插班。最后,该机构不得不加开一班。该培训项目负责人邱老师说,来报名的一般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成绩优异、活动能力不低。
花几千元上六天课
6天、200多人同时上课的大班课程,要花费2400元到3400元不等。支付了并不便宜的学费,学生究竟能获得怎样的培训,又由谁来传授“面试经”?邱老师说,学生要接受三方面的强化培训:除了由专业面试培训师给学生进行模拟面试培训外,学生还要学习香港地区文化背景知识和训练英语口语能力。
模拟面试课是分成30个人左右的小班授课,教师将会根据历年港校面试的真题,设计一些答题框架,由学生补充内容。原本开放性的面试题,变成了“百人一面”的、有“答案框架”的填充题。对此,邱老师解释说,每年全国参加港校面试的学生有上万人,而参加培训的学生不过几百,即使有相似的回答,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学生家长不要盲从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上海实验学校校长李酉亭却提醒,学生和家长千万别盲从,不要为了应试而参加此类培训班。“香港高校招生采用面谈和讨论的形式,是意图在有限的时间内,考察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尤其是角色扮演题,是为了考察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创新的潜质。”李酉亭认为,面试培训班是应市场要求出现的,它有其一定的创新性和可借鉴性。
“但学生和家长也不要趋之若鹜,应先了解一下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当创新素质的培养,变成一种纯应试的机制,那就不可取了。完全机械的应试培训和过度的操练,不仅不能达到总体素质的提高,反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无益。”本报记者 马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