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摄影记者 吴宁/摄 |
奔跑55天 8岁女孩抵京
超强训练方式引发争议 父亲坚称是发挥女儿运动天赋
●张建民为女儿设计特殊夏令营:
7月3日从三亚出发,沿着107国道,跑步进京,用55天的时间跑完3588公里,历经海南、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六省一市。昨天上午,小慧敏终于从河北高碑店跑进了北京。
昨日6时许,经过55天的长途跋涉,海南的8岁女孩张慧敏终于跑到了北京,完成了她父亲张建民为她设计的这个夏令营计划。
“小猴子”陪伴进京
有人称张慧敏是“长跑神童”、“东方小神鹿”、“马拉松女孩”,昨天下午,记者在丰台区某宾馆见到了小慧敏和她的父亲。
小慧敏身高约1.30米,身材瘦小,留着短头发,小腿非常细,可能是因为长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她的皮肤有些黝黑。而他的爸爸也同样是又黑又瘦。采访时,小慧敏正在睡午觉,当张建民把她从床上叫醒时,她非常不情愿地告诉记者:“我才刚刚睡了半小时。”采访时,小慧敏一直抱着一只小猴子玩具,她说这个玩具是她的最爱,并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小猴子”。小慧敏的兴趣爱好让记者有些吃惊,因为她除了跑步,还喜欢拳击,对此,张建民笑着告诉记者:“孩子就喜欢那些蹦蹦跳跳的活动。”
北京是小慧敏此次长跑活动的最后一站,爬长城、观看升国旗是活动的一部分,张建民很肯定地告诉记者:“9月3日以前我们肯定要返回海南,因为孩子要开学了。”
父亲“土办法”训练“神童”
小慧敏的长跑训练从她三岁时就开始了,张建民的初衷是为了磨炼女儿吃苦耐劳的品质,“我觉得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做出个名堂,都要有毅力和恒心。”张建民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跑步的距离越来越长,而他对女儿的训练也越来越严格。张建民说,比如这次跑步进京,如果是每天跑60公里,那么女儿凌晨1点左右就要起床,“一般情况下,我们从凌晨3点开始跑,跑到上午10点半,然后休整一下,下午再接着跑。”据张建民介绍,这次女儿跑过了海南、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北京,除了从海南乘船到广东之外,其余省市都是跑步完成。女儿跑步时,张建民就骑一辆电动自行车跟在一旁,车筐里装着饮料和食品等。
小慧敏现在还是一名小学生,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张建民对女儿的训练。上学时,女儿晚上9点睡觉,凌晨2点起床,然后跑步至早上7点左右,最后直接换上衣服,边吃早餐边去学校上课。这种“土办法”训练模式是张建民自己创立出来的,因为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也是凌晨2点起床,然后跑长跑,张建民说:“孩子和我非常像,所以我会支持她继续下去。”
8岁孩子产生排斥心理
8岁的小慧敏显然对这次暑期活动提不起精神,面对记者“喜不喜欢跑步”、“是不是很累”的提问,小慧敏也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回答:“喜欢,不累,因为可以锻炼身体,获得快乐。”摄影记者给小慧敏拍照时,她也用小手遮挡住自己的脸。张建民无奈地解释道:“我们途经广东的时候,舆论给了孩子太大压力,说她‘假跑’,所以孩子有些排斥情绪。”
自从小慧敏走入人们的视线,就立即引起关注。在记者采访张建民及其女儿的过程中,几乎每一个问题,张建民都不能顺利回答完,因为他总被各种各样预约采访的电话打断,而与记者同时采访的还有三家媒体的记者。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1月到5月,小慧敏参加了3场马拉松比赛,如果顺利的话,10月份小慧敏将在北京再次参加马拉松比赛。张建民表示,2008年,小慧敏的赛事将更多,社会活动也可能增多,“我只能牺牲自己的事业,全力支持孩子,因为她这五年非常关键。”
然而小慧敏的妈妈对女儿的长跑却有些担心,张建民表示:“她不放心,所以从老家跟过来,但她看见我没有虐待她女儿,就回去了。”
特殊夏令营引众多质疑
质疑一:训练方式太过严厉
有人认为张建民训练女儿的方式过于严厉,近乎残酷。对此,张建民告诉记者:“有些专家、学者说我的方法不科学,有损孩子身体健康。但是用他们那种所谓的科学的理论,怎么就不能多训练出个王军霞和刘翔呢?更别说马拉松冠军了。”张建民认为,女儿的成绩足以驳倒那些反对自己训练方法的人,“更重要的是这些训练没有损害女儿的身体健康,我们可以去做体检。”
质疑二:女儿在圆父亲的理想
因为张健民青少年时代就喜欢长跑,因此有人质疑小慧敏是在替父亲实现他的理想。对此,张建民表示,根据遗传学的原理,女儿非常像自己,并且具备运动天赋,但是对于今后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张建民说:“顺其自然吧。我们要永远做自己,如果顶不住压力,我们就不会有今天。”
然而,体育教育专家却表示,小慧敏年龄尚小,正处于长身体时期,高强度的训练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应给孩子进行一些符合其天性的活动,没有必要进行过于专项的训练。专家建议家长应该咨询专业体校的老师,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晨报记者 吴亭/文
反对声中的奔跑童年
8岁的张慧敏,50多天的奔跑,反对的舆论也随着她的脚步汹涌而至。尽管远有古话“玉不琢,不成器”,近有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但得知一个孩子在本应快乐度过的暑假里,顶着酷暑,每天跑上60公里,任何一个读者恐怕都不会安然。
近年来,类似的被家长培养出的“神童”屡见报端。家长们的付出和坚持甚至不忍让人批评他们其实是利用孩子缺乏自我选择能力的弱点,不是让孩子替自己圆梦,就是给自己脸面增光;只是把孩子看作自己的个人财产,哪里懂得尊重孩子的意愿?
更重要的是,什么时候能有机构有能力站出来制止类似事件的发生,免得说的再多也是枉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