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讯 8月21日上午,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西沱镇玉石村,来自该县冷水乡的青年农民黄学平驾驶一台联合收割机,“突突”开进了当地村民的稻田;而在千里之外的成都平原,黄学平的另一台联合收割机也在金黄色的稻田里不停地忙碌。
“这两台收割机,最近每天能给我带来4000块钱的收入!”黄学平喜滋滋地说。
黄学平今年36岁,家住冷水乡天河村街上组,从1996年起,他就开始在浙江绍兴、湖州等地打工,驾驶联合收割机在江浙水乡作业。去年4月,他回到家乡,以每台24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两台联合收割机,除去国家政策补贴外,两台联合收割机让黄学平总共花了30万元。随后,黄学平把这两台收割机“兵分两路”,分别由自己和内弟驾驶,前往海南、广东、江苏、重庆等10个省市流动收割稻谷。
据了解,每年4月底,黄学平的两台联合收割机开始从海南收割稻谷,然后根据稻谷成熟的先后时间不同,经广东、福建、浙江、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省流动作业,每年7月底至8月初便回到四川盆地,在重庆、四川收割稻谷。“等四川盆地内的稻谷收割完后,我们又回到海南,然后按成熟顺序逐省收割稻谷。”黄学平说,“一直要忙到每年12月底才正式收机休息。”
据介绍,这两台联合收割机每年能收割1万亩水稻,黄学平每年的纯收入也在15万元以上。(谭岷江)
(来源:人民网新农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