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边缘、工作流变、精神贫乏”,这是记者近期与共青团湖北省委、华中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一起,对武汉七城区的青年农民工生存状态进行了专题调研后得出的印象。
“二元”身份导致边缘化
农民工说,媒体和政府公文都爱用“外来人口”称呼他们,这是城市尚未完全接纳他们的直观表现。
青年农民工对在城市的生活质量满意度较低。通过千余份问卷调查发现,他们绝大多数对居住条件、经济收入和工作环境不满意。
记者在一些建筑工地采访发现,农民工多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夏天里面温度很高,没有降温设备,还搭了灶台炒菜煮饭,卫生环境很差,洗漱条件也有限。家装行业的农民工,也多住在施工的房子里,用电灶烧水做饭,安全隐患很大。喷油漆、刷石灰时,连口罩都不戴。
农民工普遍反映受到过歧视。他们说,媒体和政府公文都爱用“外来人口”称呼他们,这是城市尚未完全接纳他们的直观表现。与城里人同工不同酬,加班不给报酬、拖欠甚至拒发工资的情况时有发生。问卷调查中,约40%的青年农民工表示同工不同酬“很频繁”或“较频繁”。
农民工们说,我们天天在城里盖高楼、小区,建学校、医院……但要享受这些建设成果,似乎是个遥远的梦。子女入学、自己就医等方面,虽比过去方便些,但远没有达到市民待遇。
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社会学博士徐晓军说,农民工既非纯粹的农民,又非正式的城市居民,这种二元化身份的尴尬,以及粘附于身份上的资源落差,导致了他们当前的艰难处境,成为城市里被关照很少的边缘群体。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