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检索:解黔云,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照相馆特级人像摄影师。在中国照相馆干了大半辈子,感受到几十年来,照相馆的变化真是太大了。
1956年,中国照相馆从上海迁入北京,定居于王府井大街。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日子里,这个凝聚了上海、北京两代技师心血的地方,经历过门庭若市,营业从清晨至深夜的辉煌和鼎盛,也硬挺过客流大幅下滑,人员流失严重的动荡和低谷。
如今,虽然整个摄影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但中国照相馆仍然稳稳地捍卫着自己“老字号”的金字招牌。
“以前,中国照相馆主要以为政府官员和文艺界等上层社会的人物拍摄婚纱、人物肖像照为主。”解黔云回忆道,后来为了“破四旧”,婚纱照、艺术照等带有“资产阶级色彩”的照片都不许拍了,照相馆主要以拍证件照为主,顾客在照相时穿着也不像现在这么自由随意,穿的衣服以黑、白、灰为主,穿件红衣服也必须藏在衣领里面,妇女也不能化妆。
中国照相馆是上世纪60年代才有彩色照片的,之前拍摄的照片都是以黑白两色为主。最近几年,中国照相馆进口了300多万元的数码设备,可以满足客人各种各样的需求,很好地达到了传统与现代技术的融合。照相馆里的照相机也随之不断变化,由最初使用的木制座式相机变为了现在高档的“佳能”、“尼康”等数码设备。
解黔云说,他的很多顾客如今都成了他的朋友。有个叫陈加兴的青年顾客的“满月照”是解黔云拍的,由于他拍得好,服务又热情,陈加兴的父母就每隔半年找他拍一次,如今的陈加兴已是28岁的小伙子了。
中国照相馆也吸引了不少外国客人,有对美籍华人夫妇年轻时找解黔云拍过照,几十年后夫妇俩又专门带着女儿来找他拍“全家福”。后来夫妇俩去世了,他们的女儿送给解黔云一件礼物,解黔云打开礼盒一看,竟然是自己为夫妇俩拍的老照片。解黔云运用电脑合成技术把这些老照片合成一张,又把它送还给那对夫妇的女儿。
中国照相馆1956年从上海迁到北京时员工只有十几位技师,鼎盛时期达到300多人。如今相馆里还有200多位员工,照相馆也由国有制变成了股份制。
解黔云说,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不仅使工作效率提高了,对技术的要求也高了,“我当时学徒时是初中毕业,现在我的两个徒弟都是大学毕业生,我们现在的员工是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