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就是万里长江的正源沱沱河 |
沱沱河边任意堆放的垃圾 |
长江源:垃圾何处去?
文/图 本报记者马金辉
几经周折,一只乌鸦终于找到了它的落脚点。那是一根通信线路杆。在距离线路杆不到2米的地方,就是万里长江的正源沱沱河。因为这条绵延6300公里的河流,一条本没有名字的小街,在过往路人的口中,有了自己的名字:沱沱河沿。
沱沱河沿,“万里长江第一镇”。在这里,“第一”还有很多:万里长江第一桥、万里长江第一小学……正当沱沱河沿接受并熟悉这些个“第一”的时候,一项新的第一却被加冠她的身上——万里长江第一污染源。
垃圾站没垃圾,马福海养起了羊
2007年7月30日清晨,沱沱河沿的空气还有些凉。
吃过早饭,杨长民打开炉屉,用前夜的炉灰平整着餐馆门前的路面。不远处,有过路的司机面朝街面,刷牙洗脸。他们都是认识的。老杨有一句没一句地和他们说着闲话。
1998年,杨长民把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交给父母,与妻子从老家重庆合川来到沱沱河沿开起了这家川味餐馆。因为不喜欢这里的气候,9年间,两个孩子只在暑假来过一次,就再也不来了。
“现在生意很恼火”,比起在家的孩子,老杨现在更操心眼下饭馆的生意。自去年青藏铁路通车后,这里的人流车流都少了,这让老杨的店里较三四年前冷清了很多。但因为“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外加海拔相对较低,每到“饭点”,这里的货车、小车还是会排起长龙。这个时候,往往是杨长民和爱人一天中最忙的时候。
一天下来,餐馆并没有多少剩菜剩饭需要处理,倒是香烟盒、塑料袋、瓜子壳等生活垃圾让老杨一天得往路那边的垃圾坑跑上一两次。
从老杨的餐馆出来,过319国道,再步行20多米,就到了沱沱河沿二三十家店铺“约定俗成”的垃圾坑。通常情况下,这里会有10多只羊在翻拣食物。破啤酒瓶、金属罐……在羊腿间发出不同音色的声响。
因为临近国道,这里并不是政府规定的垃圾站。政府修的垃圾站在马福海开的“西宁餐厅”正后方。那是一块用水泥砖墙围起来,约100平方米的区域。
让人意外的是,垃圾站内没有垃圾,只有马福海养的两只羊和被羊踩的很碎的羊粪。
“羊圈”外,垃圾遍地。正在厨房内配菜的李宏毅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垃圾站的设计有问题,不方便车辆倾倒垃圾。因为离得远,居民不可能一天为那点垃圾跑一次。”
在这里,“自扫门前雪”是一种品质
8月2日的雁石坪和前两天的很相像,阵风、尘土迷人眼。连布曲河边的旱厕都是一样的臭气薰天。青藏线上,这个和沱沱河沿一样有名的小镇,也有一条河流擦城而过。
布曲河。长江源流。
中午,过旱厕,蹦蹦跳跳地躲过剩菜剩饭和粪便,我到了布曲河边。河水很急,鹅卵石间留着不知道是哪一年的塑料纸和饮料瓶。
下游不远处,韩明福正用面团钓着一种他自己也叫不出名字的小鱼。在他身后,他的姐姐和弟弟,正在开张刚满一年的饭店里忙活儿。一年半以前,这名21岁的撒拉族饭店老板还是别人的打工仔。
韩明福对今天的日子很满足。用他的话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从一名打工仔成为一家饭店(尽管小得只有几张桌子)的老板已经很“喔耶”了。
一边感受着鱼儿咬钩的细微震动,韩明福一边说着他的饭店对日常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因为临河的缘故,韩店里的垃圾没有像靠山的店铺那样,经由环卫工人倒进布曲河,而是直接倒进了布曲河。
同样是倒进河里,不过韩明福强调,他们家的做法还是有不同之处。那就是,他会叫家人用炉灰覆盖在后门外,堆积如同河岸的垃圾堆上。“这样,至少风刮不起来。在屋里,人也闻不到臭”。
从东北边的青藏铁路桥到西南边的雁石坪加油站,沿河的餐馆、商铺、汽车修理铺,一家挨着一家。像韩明福那样有心的人并不多。
在这里,能“自扫门前雪”就是一种品质。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