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7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共44家,累计达509家,高新技术产业收入占到全区总量的86%以上。
作为北京的“聚宝盆”,地处亦庄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了2200多家企业,投资总额高达155.4亿美元,累计已创造5762亿元的产值。
然而,更令人惊叹的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竟占据全市的20.2%。
资源整合
打造公共创新服务平台
“汇龙森”,这个2002年才成立的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在开发区管委会的支持下,短短5年,园区规模便从1.6万平方米发展到16万平方米。2006年,作为开发区支持的民营“孵化器”和留学人员创业园,“汇龙森”不仅通过了北京市孵化基地认证,成功晋级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而且还被评为首批市级优秀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今年又被批准为北京市级留学人员创业园。
探究“汇龙森”成功的一个重要“秘诀”,就在于其善用开发区产业集群的资源优势,大打“资源整合牌”,打造出公共创新的服务平台。
医药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开发区公共服务创新的一大“代表作”。
被誉为北京“药谷”的亦庄,聚集着众多生物医药企业。开发区内医药企业各具优势,如果把资源整合起来,各方都将受益。据介绍,在对生物医药企业进行调研、分析和筛选的基础上,开发区管委会建起了集研发、中试、生产、营销于一体的服务平台,为企业创新提供了优质条件。
生物医药的实验仪器由于分工细致,价格高昂,而且单个仪器使用几率很小,对中小型企业而言,全部购买很不现实。“一旦碰到相关的实验,往往不得不去国外或者外地开放实验室送样,既增加成本,又浪费时间。”本元正阳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吴卫平深有感触,“现在方便了!很多实验不出亦庄就能做。”
资源整合,不仅大大降低了中小型生物医药企业的运营成本,也显著提升了企业在药物研发方面的综合竞争力。2006年,开发区医药工业已占全市医药工业的34.9%;药品生产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约占全市制药工业的28%;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约占全市医疗器械工业的51%。
产权保护
撑起原始创新“保护伞”
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步入区科技局的办公楼层,第一眼就能看见主墙正中的“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标志。
作为我国第一个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建立的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机构,中心主要负责接收区内侵犯知识产权举报投诉,为区内的权利人和社会公众提供保护知识产权法律咨询服务,以及开展区内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培训工作等相关工作。
“区内企业如果遭遇侵权,只需一个电话,一经核实,就能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打击侵权的联合执法。”科技局副局长李群虹表示。
其实,区内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开发区的重中之重。2005年,“北京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园”就在开发区正式挂牌,这是北京市建立的第一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园。
如今,在开发区的倾力保护下,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之举蔚为风潮。尤为可喜的是,原始创新占的比重很大:目前全区共有57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在企业申报的所有专利中,发明专利占到了87.42%。
“开发区未来的竞争力,就在于高端创新实力。”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伯旭说:“正是这些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企业大量集结,才使亦庄的高端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后劲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