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喜迎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 招商银行特约 > 经典中国 辉煌成就

中国装备看辽宁

  

  老企业,新活力:

  一场深刻的变革

  企业是产业的主体,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在于装备制造企业活力的焕发。

  辽宁是工业密集区,也是国有企业密集区。旧体制的微观基础上矗立不起来新的产业大厦。辽宁以股份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体制再造,探索产权多元化,破解国有企业改革这道难题。

  国有企业改革是不懈的探索。沈鼓集团今年与中石油、中石化签署了各占总股本30%的组建新公司的框架协议,并拟于年底前完成新沈鼓集团组建工作,争取用两年左右时间实现上市。沈鼓资产状况良好,产品供不应求,这么好的形势为何还要与别的企业“重组”?难道不怕引进了巨头失去控制权?对此,沈鼓的回答是,引进战略投资者不是缺资金,而是以此实现股权多元化的转变,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拥有更强健的肌体,促进未来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的发展。

  沈鼓的“主动出击”,是辽宁国企开阔视野、引进战略投资者的一个范例。省国资委评价:“产权多元化不仅带来了新的资金,也成了新体制新机制的生长点。”

  辽宁一大批国有企业敞开怀抱,面向省内外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企业长远发展的内在机制。目前,辽宁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面已达85%以上。

  国资,民资,外资,辽宁多方引进战略投资者。中央企业成为竞争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辽宁的一些大型企业都是职工上万、资产几十亿的“大块头”,一般投资者不具备实力;一些重大装备,还涉及产业安全问题。辽宁把目光投向中央企业。“大块头只有更大块头的企业才能推动,才能保证技术支撑,保证主营业务发展。”中国兵器集团、中国铝业集团等央企纷至沓来,与辽宁一些大型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有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有的收购兼并,重现生机。辽宁改制的大中型企业中,一半以上是由央企兼并、控股或参股的。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辽宁注重企业体制创新与内部机制再造紧密结合。“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都是要得罪人的事儿。可为了企业的发展,我们还是得挥起‘手术刀’。”大连重工起重集团董事长宋甲晶谈起企业内部改革,感慨万千。干部制度改革,集团本部组织机构砍掉一半,干部能上能下;用人制度改革,每年一定数量的员工末位淘汰;分配制度改革,干得好的员工月收入上万,干得不好的,只能拿几百元。有阵痛,更有收获。4年前,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员工上万人,经营总额16亿元;现在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预计今年经营额将超100亿元,而员工只有4000多。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辽宁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81.38亿元,增长13.4%,实现利润总额209.02亿元,增长2.4倍。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社会工程。国有企业历史包袱沉重,企业办社会,人员众多,债务巨大。辽宁省积极推进国有企业配套改革,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安置分流人员,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实行债务重组。目前,全省就业形势明显好转, 2005年离岗失业人员有258万多人,到 2007年一季度离岗失业人员就业率已达到80%;城镇登记失业率大幅下降,由2004年的6.3%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4.7%,稳定就业率达到63.5%,为企业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仅沈阳市就为推进这些配套改革支付社会成本170多亿元。

  蓄之既久,发之必速。改革让企业获得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共和国装备基地”重现辉煌。今年上半年,辽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和利润增幅分别达34.5%、76.3%。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消息

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产生 胡锦涛任总书记(图)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名单公布 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