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南通9月3日电 2007年9月2日-4日,“海峡两岸港口经济发展高层论坛”在江苏省南通市隆重举行。海峡两岸港口经济权威专家、学者以及业界知名人士100多人与会。国台办原副主任、海协会副会长王在希、江苏省台办主任陈尧等领导参会。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刘震涛、台湾地区亚太综合研究院创办人、高雄大学创校校长王仁宏、中国美旗控股集团战略决策委员会主席谢秉臻等专家在论坛上发表精彩演讲。
此次论坛是由江苏省南通市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港口协会、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台湾地区亚太综合研究院、中华亚太经济与管理学会等6家单位联合主办,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经济局、上海组合港办公室作为支持单位、南通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南通市港务管理局具体承办的。
参加论坛的大陆和台湾地区的港口经济专家、港口产业界人士以及10多家上市公司的老总们在通期间,就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如何加强两岸港口经济发展与合作,特别是两岸“三通”预期下的南通如何加速南通沿江沿海港口与台湾地区的合作、就加快区域物流中心建设、提升南通港口经济的规模和层次进行卓有成效的沟通和交流,发表很多真知灼见,提出了许多新理念和思路,并取得多项共识和成果。
专家们提出,加快整合港口资源,充分发挥港口群体优势是港口城市发展的方向。大家应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角度考虑,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充分利用港口群的自然属性和经济规律来协调发展。港口之间应相互协作,功能互补,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功能、多类型的港口综合体,以支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专家们就港口经济发展,提出“加强港口建设与管理方面、临港工业合作、港口物流及其他服务业的合作”的建议。他们提出,各有特色,互有优势的高雄港、上海港、南通港等目前都面临着一些挑战,大家应在港口建设与管理方面进一步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增强港口服务功能,促进港口与城市之间的良性互动。
参加论坛的代表们认为:早日实现“三通”是加强两岸港口经济发展的共同需要,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地处长江和沿海“T”字形经济发展带的交会点上的南通港是长江下游北岸最大的江海港,是海峡两岸直接“三通”的优选地。
作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国家主枢纽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的主要成员的南通港,已具备与台湾直航、成为区域物流中心基础和条件,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有着良好的通航关系,具备运输组织、装卸仓储、中转换装、工业开发、保税加工、现代物流、通信信息、综合服务等功能,并逐步发展成为以大宗散货中转及集装箱运输为主、内外贸结合、物资流通和工业开发并举的多功能、综合型港口,肩负着为南通及苏中、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和长江沿线地区物资中转服务的双重任务。随着洋口港区的开发,南通港靠泊20万吨级以上船舶指日可待;加之与上海连接已于今年6月15日合拢的苏通长江大桥,预计年底通车。届时,南通将完全进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经济圈,海陆空、公水铁构成的立体交通,使南通更加具备成为区域物流中心的有利条件,已与上海、苏州构成长三角中的“金三角”,成为台商新的集聚地。
吸引台资连续2年居江苏省第二位的南通市是我国除上海之外唯一既有大江又临大海的开放城市,2005年曾被评为大陆“未来5-10年最具台商投资价值城市”,吸引台资到帐资金跻身全国10强,2006年又被评为“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潜力城市”的第一名,吸引台资连续6年翻番增长。南通正在成为台商新的集聚地,通台港口经济合作前景美好,前途无量。
南通市长丁大卫表示,南通将按照专家们的指点,落实会议形成的相关共识,在区域合作、整体布局、战略设计、区位优势、发展重点、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研究,凭借濒江沿海的独特区位优势,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港兴市”,加快推进“江海联动”发展战略,全力构建“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两条交相辉映、生机勃勃的经济带;大力发展以临港工业、港口物流为重点的港口经济,促进城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努力使南通港货物吞吐量在亿吨基础上高位增长,实现经济量与质的有机统一,全力把南通港打造成发展综合运输的沿海主枢纽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江海组合大港!
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表示,南通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海峡两岸的经济合作,推动城市和区域经济繁荣发展。他坚信随着洋口深水海港的建成和100多平方公里临港工业区的开发,将撼动长三角经济格局,全面提升南通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地位。
论坛上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次“海峡两岸港口经济发展高层论坛”是在经济全球化新的发展环境下,推动海峡两岸港口经济和港口城市加快发展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围绕两岸共同面临的课题,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的有益探素;对加强两岸港口经济合作和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南通市江海联动开发战略和打造台商集聚地的进程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徐爱民)
各地最新人事任免 地方滚动新闻 地方监督 消费投诉 生活资讯今日热点中央媒体看地方
(责任编辑:车东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