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并未过热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毕井泉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指出,今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加快,但并不能由此得出中国经济过热的判断。
毕井泉说,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加快,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1.5%。
但并不能由此得出中国经济过热的判断,经济的过热和过冷,都是对经济发展总体现象的一个描述,其实质就是要看总需求和总供给是不是平衡,不能简单地把经济增长速度与过热和过冷挂钩。
从我国当前经济运行的情况看,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的格局并没有改变。现在存在的只是猪肉等个别商品供应不足,并没有出现全面的供应紧张,即总需求严重超过总供给的局面。
毕井泉说,生猪生产恢复需要一段时间,短期内,猪肉价格波动是不可避免的;但从长期来看,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他说,近十年来我国猪粮比价平均是6.1∶1。一般认为5.5∶1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比价关系。目前的比价,对于调动农民养猪积极性是非常有利的。国务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鼓励饲养母猪、完善生猪防疫体系、鼓励标准化规模饲养、鼓励饲养良种猪等措施,都会调动农民养猪的积极性。
毕井泉指出,尽管今年以来,生猪的出栏量有所下降,但牛羊肉、家禽、鲜蛋的生产数量都是增加的,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猪肉价格的上涨。
依法制止价格串通行为
毕井泉表示,政府将依法制止价格串通行为。
他说,最近我们对方便面行业组织涉嫌协调部分方便面企业操纵市场价格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向社会公布了调查结果。一些地方的价格主管部门也针对当地的一些行业组织涉嫌操纵价格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他指出,《价格法》明确规定,行业组织应当遵守价格法律法规,加强价格自律,接受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工作指导,最近刚刚通过的《反垄断法》,也对行业组织行为做了一些规定。
未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毕井泉说,虽然今年前7个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3.5%,但主要是食品价格上涨的拉动,物价总体上仍处于可控范围,没有出现由于总需求严重超过总供给而引起全面、持续的价格上涨,所以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毕井泉说,去年四季度以来,特别是今年5月份以来,食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推动了整个市场物价总水平的上升。5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了3.4%,6月份上升了4.4%,到7月份上升到了5.6%,这是近10年来最高的。1—7月平均居民消费价格的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3.5%,其中2.9个百分点是食品价格上涨所推动的。
不可能大量进口猪肉
毕井泉表示,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国,猪肉供应主要依靠国内解决,不可能大量从国外进口。
毕井泉说,中国是生猪生产大国,去年猪肉产量是5200万吨,占全球猪肉产量的53%。猪肉的进口和出口,每年都在进行。2006年中国出口猪肉27万吨,进口猪肉2.4万吨。今年1至7月份出口猪肉9.5万吨,进口猪肉3万吨,这些经营行为都是正常的。只是因为现在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所以从美国进口猪肉才成了新闻。
他指出,在国内市场短缺,价格又合适的情况下,企业会组织进口猪肉。但是中国在国际市场大量进口猪肉的可能性不大。
统筹考虑成品油调价
毕井泉说,国家发展改革委迄今为止没有接到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由于国际原油涨价而提出提高成品油价格的申请。但逐步理顺成品油价格的政策已经确定,具体的调价时间,要根据国际市场的油价和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统筹考虑。
他说:“中国的原油价格已经与国际市场接轨,在此基础上逐步理顺成品油价格,这个方向也已经确定,但具体的调价时间,要根据国际市场的油价和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统筹考虑。”
(据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