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年轻一代的网民们在键盘上噼里啪啦创造出一连串有别于正常含义的新奇词语,成了他们快捷、时尚的代名词。越来越多的家长和社会学家对此表示出了忧虑———
“偶稀饭他,但他8稀饭偶啦。”(我喜欢他,但他不喜欢我啦)、“綪别吿诉ωō怎莋,莪洎魢桧繏蘀。
”(请别告诉我怎么做,我自己会选择。)……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年轻一代的网民们在键盘上噼里啪啦创造出一连串有别于正常含义的新奇词语。对于饱受“快餐文化”和网络洗礼的“80后”群体来说,这些“不知所云”却成了他们快捷、时尚的代名词。越来越多的家长和社会学家对此表示出了忧虑,网络语言是否会颠覆传统文化?网络催生新语体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6月30日,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2300万人,上网学生已达3000万,经常写博客的人已达到2800万。网络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在网络这种特殊环境中如BBS、QQ、E-mail、博客,成为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载体。
何谓网络语言?教育部“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课题第一负责人于根元认为,“网络语言”是互联网的产物。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虚拟空间里,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也应与现实生活中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于是有的人创造出令人新奇也令人愤怒和不懂的“网语”。大部分“网语”是网民为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从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网语”中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使用,会出现一些怪字、错字、别字,完全是病句。但是在网络中,它却是深受网民喜爱的正宗语言。网络语言代表时尚?
“⒌dī:″痛_伱⒏薈懂”,“曾经u1份金诚di摆在挖d面前”……在某中学教书的李老师刚打开电脑,就被满屏飞舞的“火星文”弄得晕头转向,以为自己电脑中了病毒,尽管经常上网,但他还是没弄懂“火星文”。
笔者调查发现,QQ空间、论坛、聊天室、网络游戏这些“90后”经常光顾的地方,成为了“火星文”兴起的温床,在这些人发表的帖子里,随处可见“火星文”的身影,许多网友用“火星文”给自己的QQ和游戏ID命名、聊天、填写个人资料。据了解,“火星文”发端于中国台湾地区,由符号、繁体字、日文假名、冷僻字等非正规汉字符号组合而成,乍看起来像是乱码或者打错的字,用法也不合汉语规范,从字面上根本无法理解其表达内容。仔细揣摩后,可以发现“火星文”的确表达了对应汉语的意思,只是表达方式极其随意。
据经常使用“火星文”的青少年表示,“火星文”不但长相很酷,而且可以有效保护他们的秘密和隐私,成为只有他们能看懂的群体暗号。他们不仅使用“火星文”,更把发明更多更新的“火星文”当做一项“事业”。“一些字大家都用了就没意思了,我们就会再发明一些"火星文"出来。大家都会揣摩你的意思,然后夸你聪明。”
笔者一个90后朋友对笔者说,“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不知道"火星文"也太老土了吧。”在他们看来,懂得以“火星文”为代表的网络语言是一种时尚的体现。“最有意思的是,用时尚的网络语言,老师和家长一般都看不懂,我们的秘密就不会泄露了”。网络语言PK传统文化
有评论认为,网络用语简洁,生动形象,是在特定环境下使用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汉语的发展和丰富,学生借此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果对于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有利的话,可以使用。老师和家长应该用宽容和理解的心态看待这种现象,正确地引导和规范,让孩子明白网络语言和传统语言适用的不同环境,并文明用语,这样不但不会让孩子走错路,还会让孩子们学习到语言发展的规律。
某网络专家也认为,网络文化的盛行当然离不开“语言”,包括网络文章、网络聊天……而网络文化追求的正是简单、快乐,至于传统,在网络文化之前很难有立足之地。两人聊天,无论打的是什么字什么意思,对方看懂就好;两人聊天,说话是不是颠三倒四或胡言乱语,对方听得懂就好,这都是网络文化所能理解的。
不少家长认为,过多地使用网络语言会影响孩子的语言表达,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因为不少孩子不仅在网络上使用网络语言,还把网络语言广泛用于日常对话,如果学校和家长不加以规范教育,汉语的传统规范表达可能被颠覆和破坏,会对我们的母语造成一定的危机。
有教育专家认为,是否规范网络语言并不是非常重要,关键是看它用在何处,他建议在学校和正式场合应杜绝不规范语言的使用和泛滥,决不能以错为对,以病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