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柯锡杰(左)在他的作品前。
曾嘉 摄
台湾创业纽约露锋芒
位于台北县淡水的一座静谧社区的16楼,270多平方米的空间,是柯锡杰生活、创作、思考的休憩地。面对阳台外观音山的一片绿色,翻阅着已制作好的北京展览画册,顶着一头银白色蓬松头发的柯锡杰向记者讲述他的故事。
1929年生于台南市,柯锡杰自幼喜好文学、音乐、绘画,自19岁拿起生平第一部相机之后,便全心投入在摄影艺术的追求中。32岁自东京综合写真专门学校毕业回台后,柯锡杰无论在商业广告或专题摄影的表现上,都将台湾视觉影像的力量带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例如他黑白摄影时期拍摄的台湾风景,人物特写等,在他的镜头下,都重新被塑造出个人的魅力特质。
1967年柯锡杰拋下了在台湾努力经营的丰硕成果,冒险奔向世界艺术之都——纽约。“我见识了商业时尚摄影的激烈竞争,同时也接受了世界一流时尚摄影的专业训练,使摄影技巧、眼力的敏锐度都有很大提升。”他成为20世纪70年代,少数几个在纽约商业广告摄影界展露锋芒的亚裔摄影家之一。
在美国那些年,不只一次有人找柯锡杰拍《PlayBoy》《阁楼》等杂志的封面照片,酬劳相当高,但他一口回绝了。“我的想法很简单,不需要我的能力赋予灵性和生命的照片,何必浪费时间去拍。”他说。
“流浪之旅”成就摄影地位
1979年,柯锡杰再度放下在纽约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事业,只带着一部相机与两个镜头,便飞抵荷兰开始他重新拥抱世界的反璞归真之旅,足迹踏遍北非、南欧、希腊、意大利、中国西北等地。正是这段被他称作“流浪之旅”的时光,许多优秀作品由此诞生,如《等待维纳斯》《树与墙》《行》《曲墙》等后来被东西方都加以肯定的杰作,这不但是柯锡杰个人摄影生涯上最大的突破,也为他的国际摄影地位奠定了基础。
1994年世界知名的纽约汉默画廊(HAMMERGALLERY)举办了柯锡杰的摄影展,这是该艺廊自成立70年以来首度展出摄影作品,也肯定了柯锡杰多年来以“转染法”所表现的彩色摄影精致细腻的高度品质。2000年英国“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台湾区首次举行的摄影作品拍卖会中,柯锡杰的代表作《等待维纳斯》以该项目最高价成交售出,又再度在台湾缔造了摄影的一项新纪录。
大陆采风拍出佳作
本次柯锡杰的首次大陆个展,也是他摄影创作50年纪念展,共有85幅作品,“其中我喜欢也最希望和大家分享的一幅作品是《金海》。”柯锡杰说。
“1988年《中国时报》请我和诗人郑愁予去福建采访,那天下午开始,我们和大陆朋友在海边喝酒,喝到清晨4点多,别人都走了,我则跑到一个很高的地方把脚架和长镜头架好,拍月亮。”他回忆,当太阳出来时,初露脸的阳光非常亮,把海面映成一片金碧辉煌,顷刻间海好像要烧起来。
柯锡杰说,“刚好我的镜头、脚架都已架好,便在这10秒不到的时间内迅速按下快门,过了10秒,太阳升起,海、沙滩都显现了原本的面貌,再也捕捉不到这样的景色。《金海》就这样诞生了。有灵感和勤奋才能拍出好的作品。”
北京个展中,三毛、席德进、张忠谋等台湾名人的肖像照也是柯锡杰的得意作品。他说,为了得到一张肖像照,往往会花几个钟头,慢慢把对方拉近,然后让他放松,渐渐回到真正的自己。
“因为"真",所以那一刹那拍出来的照片最美。2002年我拍辜振甫的时候便是如此。”柯锡杰说,他们俩人的互动非常好,辜老在他面前变成一个可爱的老人、一个长辈,完全没有那种“一个董事长要我来拍他”的权威。辜老的思想、学识、风度都是高水准,而柯锡杰拍出来的照片就是他的人生全部。
2005年,这张肖像照被辜老的家属选为丧礼上的纪念照。
(据中新社台北电)